毛泽东的力量

――纪念毛主席逝世三十周年
老客新来

两年前的一天,朋友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看一部纪实电影,《MORNING SUN》(八九点钟的太阳)。这部电影的主要制片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左翼作家韩丁的女儿-卡玛。在第一场演出時,卡玛将和观众见面并亲自介绍这部电影。由于这部电影只放映三场,我立即让他用信用卡订票。可惜还是没有订到第一场,只能看第二场了。

这部电影主要对文革中红卫兵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描述了一代红卫兵如何从充满激情,渴望革命,到理想破灭,重归尘世的过程。影片希望通过对红卫兵运动的反思,给予当年的红卫兵们一个客观的评价。

影片的片名来自于毛主席的一段著名谈话,暗喻红卫兵运动的精神动力。整部影片以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 》和前苏联电影《牛虻 》的片段貫穿始終。《东方红 》暗喻红卫兵的革命理想,《牛虻 》则暗喻红卫兵的反叛精神。事实上在文革前,广大青少年们的确是深受这两部文艺作品的影响的。

影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刘少奇的女儿刘亭,李锐的女儿李南央和遇罗克的弟弟遇罗文之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两个著名的红卫兵代表人物。一个是最早发起组织红卫兵的骆小海,一个是在天安门城楼上给毛主席带上红卫兵袖章的宋彬彬。而我真正关心的正是他们当时的想法是什么。他们在影片中始终都是暗影处理,看不到真实面目。这部影片拍摄了长达五年之久,除了搜寻资料的困难之外,说服这两个极不愿意接受采访的老红卫兵现身荧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卡玛从小在中国长大,文革开始时还是青年学生,在七十年代初二十一岁回美国时也不会讲英语。她在当时除了肤色以外和中国的青少年没有什么不同,她所受到的教育与中国的青少年也是一样。虽然她当时也有加入这场革命运动的愿望,但最终仍然“不准革命”,被隔离出运动之外。而那时最让卡玛本人感到困惑的是,一方面她在中国被当作“特务嫌疑”,人们被禁止和她接触。一方面他的父亲在美国被当作共产主义危险分子,护照被没收,十多年不准出国。这样的事情在当时被意识形态所笼罩的世界发生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时整个世界都处于躁动之中。基于这样的经历,卡玛力图在影片中客观的表达红卫兵运动的广阔背景,以及对当代中国以致世界所发生的深远影响。

影片开始是《东方红 》的开场白,叙述灾难深重的中国饱受外国帝国主义的欺凌和中国反动派的压迫。毛主席和共产党为了寻求一条使中国人民得到彻底解放的发展道路,带领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共产党的奋斗史,从建国后一直是对青少年宣传和教育的重点,因而在当时青少年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为了红旗插遍全世界,必须努力奋斗,改造思想,不断革命。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一切都可以抛弃,包括家庭和爱情。这就是影片所给出的红卫兵运动的思想基础。

有了思想基础,还缺少实现革命愿望的表现形式。影片从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到解放后的“反右”运动,“大跃进”运动,勾画出共产党不断进行思想净化和急切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背景,这使后来的文革成了必然发生的一场革命。当然,在那些运动中,青少年们还不是主角。但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使他们热血沸腾,激情洋溢,渴望着能够亲身参与到一场真正属于他们的革命运动中去。所以当文革发生时,他们以异乎寻常的热情投入进去,红卫兵组织顺理成章的诞生了。红卫兵运动成了文革前期最为引人注目的青少年革命运动,红卫兵这个名字也永远的留在了历史上。而谁也不曾想到,轰轰烈烈的红卫兵运动仅仅是从反对学校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开始的。

我特别有兴趣影片用了很长的篇幅描写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联。一位摄影记者实地跟随一支红卫兵队伍从东北出发徒步千里走到了陕西革命圣地-延安。途中他们受到了农民们的热情欢迎,农民们摇着船把他们送过了冰河。他们在途中也曾经捣毁了一座庙宇,表示与封建迷信的不妥协。在来到延安后,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们在毛主席曾经种过菜的田地里虔诚的捧起一把泥土,然后庄重的放进挎包。这些年轻的红卫兵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第一次走出家门踏上千里征途的时候,他们也就开始走上了人生成熟的第一步。

就我对影片的认识来看,我认为当年的红卫兵们既不是“愚昧”和“丑陋”的一代,也与现代的年轻人在智商上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他们比现代的青年人有更坚定的信仰和激情。在中国一百多年来倍受欺辱的历史背景下,在老一辈传奇般的英雄故事鼓舞下,他们渴望着在一场革命的暴风骤雨中表现自己,洗涤自己的灵魂。而当这场革命真的来临时,他们带着历史的悲壮和责任感,英勇的,不计后果的参加进去。他们发起了一系列自以为正确的革命行动,破四旧,立四新,批斗走资派和牛鬼蛇神,以及走遍全国的大串联。当他们今天再一次谈论红卫兵运动时,他们承认当时很多举动是幼稚可笑的,他们承认红卫兵做错了很多事。对文革红卫兵运动的否定他们没有异议,但他们并不愿对自己的革命初衷表示忏悔。

今天,那些当年的红卫兵们已经年过半百,历尽沧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早已成为这个社会中的普通人。他们不会再轻易激动,他们不会再受到蛊惑。他们宽容的看待这个社会,他们知道这个国家任重道远。建国初期动荡激烈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在无数人心目中,革命已死
乌托邦的美景正以新的面貌展现
但毛的幽灵仍在徘徊
每当人们受到压迫并感到绝望
每当异议或抗议被视为非法
毛泽东的身影就可能化为希望的象征
再次激起人们举起造反有理的旗帜”

我想,无论人们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如何,都不能不承认事实的确如此。这就是毛泽东的精神遗产,这就是毛泽东的力量之所在。

看完电影,已是深夜。那些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们热烈地谈论着离去了,那些研究中国历史的外国人带着满足感离去了,那些和我们同样普通的人们带着莫名的惆怅离去了。而我和朋友站在新加坡河畔,仰望深沉的夜空,沉默无语。

毛泽东,一个颠覆历史和传统的巨人;毛泽东,一个中国式的悲剧英雄;毛泽东,伟大。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