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主所组成的战略大决战胜利  
结束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  
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国民党政府正像一艘  
破船那样将从历史上沉没。
                 面对这种急转直下的不利局势,两年多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  
  、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把和平之门关死的国民党政府,忽然通过  
  种种渠道,放出要进行“和平谈判”的空气来。
                 蒋介石在军事上惨遭失败、政治上众叛亲离、经济上迅速崩  
  溃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又拒绝了他所提出的增加美援和公开发表  
  支持国民党政府声明的要求,因此,不得不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  
  中旬表示要以“主动下野”的办法来促成同中共的“和谈”。一  
  九四九年元旦,蒋介石发表要求同中共和谈的《新年文告》,提  
  出要以保存所谓“宪法”、“法统”及“国军”等作为谈判的前  
  提。这就很清楚:他的目的不过是想保存国民党政府的地位,争  
  取喘息时间,以便重新集结力量,卷土重来。
                 一向同蒋介石存在尖锐矛盾的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趁机  
  以和谈为名,要逼蒋下野以取而代之。他们这样做,是有一定的  
  国际背景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建议:  
  劝告“不孚众望”的“蒋委员长退休”,而让“较有前途的政治  
  领袖李宗仁”,组成一个“没有共产党参加的共和政府”。一九  
  四八年十一月中旬,李宗仁曾向司徒雷登表示:如果蒋介石“在  
  目前军事上尚未完全失败前离职”,而新的领导能够得到美国政  
  府“毫不含糊的支持”,那么,“它就能取得中国西南地区的有  
  力支持,以便把共产党的部队阻遏在长江以北地区”。十二月下  
  旬,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两次致电蒋介石,要求蒋“乘京  
  沪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对内对外的和谈部署”,加紧施加  
  压力,逼蒋下台。
                 这场越来越热闹的“和平”活动,使国内一部分人产生了不  
  切实际的幻想。有一些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分子,害  
  怕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希望革命就此止步,或  
  者带上温和的色彩。有的资产阶级右翼分子要共产党把人民革命  
  战争“立即停下来”,反对“除恶务尽”。在国际上,也出现各  
  种各样的议论,似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应该适可而止。
                 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这是关系到中国  
  人民命运和前途的一个必须明确回答的重大原则问题。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  
  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政治辨别力和政治坚定性,及时地抓住关键  
  性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  
  :他的主张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他在党内能得到人们如此普  
  遍的高度信任,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他用两天时间为新华社写成了一  
  篇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毫不含糊地指出:
                 必须“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  
  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  
  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  
  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  
  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  
  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  
  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  
  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要使革  
  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  
  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  
  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
                 他用了一个著名的譬喻来说明这个问题:“这里用得着古代  
  希腊的一段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  
  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  
  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外国和中  
  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  
  产党,中国的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  
  蛇的好心肠。但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  
  派,却听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劳动者的遗嘱。况且盘踞在大部分  
  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  
  女的蛇,虽然它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冻僵呢!  
  ”[1]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至八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没  
  有参加九月政治局会议的林伯渠、罗荣桓、陈毅、刘伯承、高岗  
  等这次也来了。毛泽东在第一天的会上讲了话,他先对形势进行  
  分析,指出:军事方面的形势,比九月会议时不同了。那时说五  
  年左右根本上打倒国民党,但慢一点对外公布。九、十、十一、  
  十二,几个月情况变了。阶级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看得  
  很清楚:解放了的城市中,人不走,学生教师不走,资本家不走  
  ,职员不走,大群大群地脱离国民党,站到我们方面来。自由资  
  产阶级向我们找出路。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区  
  来。整个国民党的军事、政治、经济战线都在崩溃和混乱中。“  
  今年和明年是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我们必须将革命进  
  行到底。”今天以前还不能下这个决心。美国是不是不出兵?不  
  要去肯定它。准备它和我们打,以免在事情发生时处于手足无措  
  的境地。我们愈坚决,美国军事干涉的可能性愈少。最近三个月  
  ,美国的政策是摇摆不定。几年来证明一点:美国人并不可怕。  
  我们不乱搞,对侨民不损害他。党内有进步,大多数干部在过去  
  几年、特别是去年,学会了政策和策略,一九四九年还要普遍地  
  进行政策教育。接着,他提出了十六项任务,包括要开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准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央政府,“原则是没  
  有反动分子参加的,可能有右翼分子”。[2]一月八日,他在会上  
  作结论时说:“如果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  
  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工夫。”他说:打完一  
  仗之后,要立即提出新任务,这样他就不骄傲了,否则就会停止  
  前进。[3]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  
  四九年的任务》的党内指示,表明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月十四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  
  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声明说:“虽然中国人民解放  
  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  
  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  
  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  
  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  
  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  
  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院;(四)  
  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  
  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  
  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  
  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中国共产党认为,上述各项  
  条件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项条件之下所建立的  
  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4]
                 三十一日午后,毛泽东在他的门口迎接了斯大林派来的代表  
  米高扬和两个随行人员。一见面,米高扬表示:“我们是受斯大  
  林同志委托,来听取毛泽东同志意见的,回去向斯大林同志汇报  
  。我们只是带着两个耳朵来听的,不参加讨论决定性的意见,希  
  望大家谅解。”[5]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以中共主要领导人的身分同  
  苏共代表面谈,意义自然十分重大。二月一日到三日,毛泽东同  
  米高扬正式会谈,周恩来、任弼时也参加了。毛泽东围绕着夺取  
  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系统地谈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见。
                 关于建立新政权的问题:毛泽东说,这个新政权的性质简括  
  地讲,就是在工农联盟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它的实质就是无  
  产阶级专政。不过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称人民民主专政更合适  
  ,更为合情合理。它是由各党各派、社会知名人士参加的民主联  
  合政府,但名义上不这样叫。现在中国除共产党外,还有好几个  
  民主党派,与我们已合作多年了,但国家政权的领导权是掌握在  
  中国共产党的手里,这是确定不移的,丝毫不能动摇的。就是说  
  ,新政权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是核心,同时要不断加强和扩展统  
  一战线工作。
                 关于胜利后恢复生产和经济建设问题:毛泽东说,中国连年  
  战争,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痛苦。战争一旦结束,我们不但  
  要恢复生产,而且要建设崭新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国民经济。  
  为此,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策。中国五亿多人口,对他们的发动、  
  组织、安排谈何容易。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是解决人民  
  的衣食住问题和安排生产建设问题。国家建设这个课题对我们来  
  说是生疏的,但是可以学会的。苏联走过的道路可资借鉴。中国  
  经济建设工作的发展可能会快些。
                 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说,目前我们的军事力量发展得很快  
  ,解放区的青年们踊跃参军外,我军还大批大批地收容和改造俘  
  虏人员,缴获的武器、物资也不少。现在战争的人力、物力补充  
  主要来源靠前线。解放军本身也需要逐步现代化。将来中国无需  
  维持过于庞大的兵力,而应实行寓兵于民的方针。
                 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问题,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  
  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  
  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好好加以  
  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  
  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  
  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关于解放战争的发展,毛泽东说,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  
  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  
  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  
  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  
  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相反,恐怕利用这  
  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  
  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的发展再作最后决定。
                 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其实,西藏问题也并不难  
  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  
  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  
  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  
  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  
  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在我们的解放战争进程中,还没有遇到帝国主义的严重阻拦  
  。在长江以南会遇到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到现在为止的经验是  
  :美军并不想直接卷入中国内战,只是间接干预。其他帝国主义  
  国家目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出来冒  
  险。这个形势,在往昔的中国是难以得到的。
                 我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关于民族问题,毛泽东说,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几十个  
  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其他如蒙、回、藏、维吾尔等民族大多居  
  住在边远地区。中国人并非只指汉族,居住在我国版图内的所有  
  民族都是中国人。我们提倡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友爱、互相合  
  作,共同建国。民族间出现某些磨擦或纠纷,甚至是矛盾或冲突  
  是难免的。但是今天可以比较容易解决。目前主要的是防止和反  
  对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这两者是妨碍和破  
  坏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祸根子。我军向前发展,很快就要进入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了。因此,关于民族问题将会在最近制定出  
  一套相应的方针、政策。
                 此外,毛泽东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的状况,谈到对犯错  
  误的干部的政策,以及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执行的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方针等。二月四日和五日,任弼时和周恩来还分别同  
  米高扬谈了一些问题。
                 二月六日中午,毛泽东到米高扬的住处,为他送行。第二天  
  ,米高扬便乘机回国了。米高扬对担任翻译的师哲说:“毛主席  
  有远大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6]
                 送走了米高扬后,毛泽东继续为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紧  
  张的准备。当时,北平刚刚解放,根据各方面的条件,决定全会  
  仍在西柏坡村举行。
                 七届二中全会从三月五日开到十三日。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  
  员三十四人,候补中央委员十九人,列席的重要工作人员有十一  
  人,因为交通条件等原因缺席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共二十  
  人。这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极其  
  重要的决策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报告和总结。
                 毛泽东说,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  
  力已被消灭。今后是要解决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国民党剩下的  
  一百多万作战部队。他指出:“在南方各地,人民解放军将是先  
  占城市,后占乡村。”人民解放军不仅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  
  一个工作队。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  
  队,以便开展新解放的广大地区的工作。
                 毛泽东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他说,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  
  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  
  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  
  乡村的时期”。当然,城乡必须兼顾,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  
  城市。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  
  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城市斗争中,必须全心全意地  
  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争取尽可能  
  多的能够同共产党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以便  
  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的斗争。城市中的  
  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  
  作服务。
                 对中国的经济状况,毛泽东分析道:中国已经有大约百分之  
  十左右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这是进步的;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  
  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在现  
  代性的工业经济中,最大的和最重要的资本是集中在帝国主义者  
  及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手里。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  
  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这一部分经济,是社会主义  
  性质的经济。占第二位的是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它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力量。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  
  现在和将来的利益,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决不可限制得太死,  
  必须容许它们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有存  
  在和发展的余地。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  
  题以后,实行“对内的节制资本和对外的统制贸易”,是我国在  
  经济斗争中的两个基本政策。
                 关于对外政策,毛泽东指出:我们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  
  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  
  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  
  ,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  
  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全国胜利以后,我们愿意  
  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  
  的帝国主义,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  
  它们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对于普通外侨,则保护其合法的利益  
  ,不加侵犯。至于同外国人做生意,那是没有问题的,有生意就  
  得做,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  
  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毛泽东响亮地提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  
  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现在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  
  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  
  ,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我们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家。
                 报告的最后部分,毛泽东在热情洋溢地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  
  巨大意义后,提醒全党要防止因胜利而骄傲、以功臣自居、停顿  
  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的滋长,要警  
  惕别人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说了一句名言:“夺取全国  
  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  
  建设一个新世界。”[7]三月十三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  
  总结时,又强调地指出:我们党的理论水平低,所以要普遍地宣  
  传马克思主义。他说:对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应该是:“马克思主  
  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并批评王明所说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应用和发展”,“  
  这种提法不妥当”。他说:马恩列斯是先生,我们是学生。现在  
  编了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如果在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  
  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他在结论中还谈  
  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问题。[8]
                 毛泽东的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对迎接全国革命的胜利,而且  
  对新中国的建设,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从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闭幕  
  的两个半月中,四分五裂的国民党政府对“全面和平”喊得越来  
  越热闹了。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临长江、南京城内已微闻炮声的情  
  势下,众叛亲离的蒋介石被迫“引退”,于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  
  一日离开南京,由李宗仁出来代行“总统”职务。但蒋介石实际  
  上仍掌握着对国民党政府残存的大权,并在筹谋放弃大陆经营台  
  湾的计划。李宗仁在蒋介石“引退”的第二天,发表声明,表示  
  “中共方面所提八条件,政府即愿开始商谈。”看起来,李宗仁  
  政府似乎愿意以中国共产党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开始和谈。其实  
  ,他只是想通过和谈,同中共实行“划疆而治”以保住国民党统  
  治的“半壁江山”。
                 毛泽东对这一切自然看得很清楚,但他为了减少战争对人民  
  的损害,早日实现和平,还是复电李宗仁表示愿意同南京政府进  
  行和平谈判,并托人转告李宗仁、白崇禧:“不要相信蒋介石的  
  一套,桂系应准备实行和蒋系决裂,和我们配合解决蒋系,才能  
  站在人民方面。”
                 二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周恩来在石家庄西柏坡接见了以“  
  上海和平代表团”名义赶来的颜惠庆、章士钊、邵力子、江庸四  
  人,就国共和平谈判及南北通航、通邮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经过两天会谈,双方确认:“谈判以中共与南京政府各派出同  
  数代表为之。地点在石家庄或北平。”“谈判以中共十四日声明  
  及所提八条为基础,一致成立协议立即开始执行。”
                 就在这一天,李宗仁正在广州劝说迁往那里的国民党政府行  
  政院和立法院迁回南京,遭到“行政院长”孙科的坚拒。一听到  
  新华社广播愿同他进行和谈的消息后,立刻在二月二十五日从广  
  州飞回南京,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决定了他们的“对共和谈三项  
  原则”:(一)和谈双方必须建筑在平等的基础上。共方不能以  
  战胜者自居而迫我接受屈辱条件;(二)有鉴于铁幕内各国之惨  
  痛遭遇,政府断不应接受由中共作为执政党之联合政府。政府为  
  此应向共方提议划疆而治;
                 (三)中共所提八条要求,政府决不能全面接受,只能在两  
  个政府共存的原则下,以其为谈判基础。
                 这个“三原则”实质上仍是蒋介石的那一套。李宗仁自己心  
  里也很明白。他后来说:“当然我也完全知道,除非我们能守住  
  长江,使共方在谈判之外,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根据  
  此三项原则来和我们谈判的。至于长江是否能守住,那当然又是  
  另一问题。”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开完七届二中全会,在三月  
  二十三日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的准备工作时,毛  
  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  
  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  
  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出发前  
  ,毛泽东只睡了四五个小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  
  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  
  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  
  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  
  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9]
                 他们共坐了十一辆小汽车和十辆大卡车,毛泽东坐的是第二  
  辆中吉普。车队下了山区,就进入华北大平原。行车途中,毛泽  
  东很高兴,在车上不断同警卫人员说笑。他说:“今天又是三月  
  份,为什么老在三月份咱们有行动呢。你们记得这几次行动的时  
  间吗?你们说说。”警卫排长阎长林说:“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八  
  号撤离延安啊。”“去年三月份呢?”“去年三月二十二日,由  
  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向华北前进啊!”毛泽东接着说:“  
  今天是三月二十三号,与去年三月二十二号只差一天,我们又向  
  北平前进了。三年三次大行动都是在三月份。明年三月份应该解  
  放全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他又问:“  
  进北平是要进的,但是没有想到有这么快。你们想到了吗?”阎  
  长林说:“我们也没有想到撤离延安两年就进北平了。”毛泽东  
  沉默了一会,说道:“咱们没有想到,蒋介石更没想到。他天天  
  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  
  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10]那天本来是准备赶到保定  
  的,因为路不好走,天黑以前就在唐县附近的淑闾村住下了。毛  
  泽东住在村民李大明家里。他的卫士回忆:“这一夜毛主席没有  
  休息,前半夜同村干部座谈;后半夜坐在小凳子上,趴在用木板  
  支的床上写材料。”[11]第二天上午车队继续出发,中午到保定  
  休息吃午饭,傍晚抵达涿县,住在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部大院  
  里。三月二十五日清晨,他们从涿县改乘火车到达北平清华园火  
  车站,随后坐车到颐和园休息。下午,毛泽东积中共中央其他领  
  导人到西苑机场,同各界代表一千多人,还有沈钧儒、郭沫若、  
  李济深、黄炎培、马叙伦、傅作义等见面,并且举行了盛大的阅  
  兵式。当夜,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在香山住下,毛泽东住  
  在香山的双清别墅。他在这里住了半年,到九月二十一日才移居  
  北平城内中南海的菊香书屋。
                 毛泽东到北平后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同国民党政府的和平  
  谈判。三月二十六日,即他们到达北平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知  
  南京政府:和平谈判开始时间为四月一日;谈判地点为北平;中  
  共方面的首席代表为周恩来;以一月十四日毛泽东主席对时局的  
  声明及其所提八项条件为双方谈判的基础。
                 三十一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在香山接见并宴请  
  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毛泽东充满自豪地对他们说:在两年半  
  的解放战争过程中,我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和  
  一切精锐师团。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了  
  。我们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就要下江南了,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  
  很,同志们,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四月一日,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首席代表是  
  张治中。从二日到十二日,先由双方代表个别交换意见、磋商,  
  酝酿协定的方案。
                 四月八日,为了推动谈判顺利进行,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香山  
  双清别墅接见张治中。他看了李宗仁的信后对张治中说:德邻先  
  生虽同意按八项条件作为基础进行谈判,看来对战犯的问题还是  
  不放心,你也感到有困难吧?好,为了减少你们代表团的困难,  
  可以不在和平条款中提出战犯的名字。又说,和谈方案先由中共  
  方面草拟,拿出方案后再正式谈判就容易了。将来签字,如果李  
  宗仁、何应钦、于右任、居正、童冠贤等都来参加就更好。对于  
  今后的建设问题,毛泽东说:“今后,我们大家来做的,大家合  
  作做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共同一致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以利  
  在全国范围开展伟大的生产建设,使国家人民稳定地进入富强康  
  乐之境。”[12]毛泽东同张治中长谈了四个小时,还邀请他一起  
  吃午饭。张治中得知毛泽东、周恩来上一天一夜未睡,就告辞而  
  归。第二天,毛泽东又同南京代表团的邵力子、章士钊交谈。第  
  三天,同黄绍竑、刘斐谈。毛泽东在询问了黄、刘到北平的生活  
  情况之后,对刘斐说:“刘先生,你是湖南人吧?”刘斐说:“  
  我是醴陵人,与主席邻县,是老乡。”毛泽东很高兴地说:“啊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哩!”刘斐说:“蒋介石打不下去,  
  让李宗仁出来求和。人民需要休养生息,和平是大势所趋。”
                 毛泽东说:“人民的要求,我们最了解。我们共产党是主张  
  和平的,否则也不会请你们来。我们是不愿意打仗的,发动内战  
  的是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反动派嘛,只要李宗仁诚心和谈,  
  我们是欢迎的。”接着又说:“李宗仁现在是六亲无靠哩!”并  
  扳着指头对刘斐、黄绍竑说:“第一,蒋介石靠不住;第二,美  
  国帝国主义靠不住;第三,蒋介石那些被打得残破不全的军队靠  
  不住;第四,桂系军队虽然还没有残破,但那点子力量也靠不住  
  ;第五,现在南京一些人士支持他是为了和谈,他不搞和谈,这  
  些人士也靠不住;第六,他不诚心和谈,共产党也靠不住,也要  
  跟他奉陪到底哩!”他踱了几步后说:“我看六亲中最靠得住的  
  还是共产党。只要你们真正和谈,我们共产党是说话算数的,是  
  守信用的。”毛泽东留下黄、刘二人一起吃饭。当谈到各人的爱  
  好时,刘斐趁机将他心里还有疑虑的一个问题试探地问毛泽东:  
  “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回答说:“晓得些,晓得些。”刘斐  
  接着问:“您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刘斐回忆说:  
  “毛主席听了差点失笑喷饭,立即说:‘平和、平和,只要和了  
  就行了。'我也会心地笑了起来。”
                 为了促成和谈成功,毛泽东还作了许多相应的部署。从四月  
  二日至十一日,分别致电总前委邓小平、陈毅,第二野战军领导  
  人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第三野战军领导人粟裕、张震,告诉  
  他们:一、李宗仁、白崇禧要求我军勿攻安庆,驻安庆桂军可以  
  撤退等语。我们认为可不攻安庆,让安庆守军向武汉撤退;二、  
  依据谈判情况,决定我军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十五日渡江推迟  
  到二十二日渡江;三、目前数日内(十一日至十六日)请令各部  
  不要发生任何战斗(尤其是芜湖、镇江对岸)。
                 四月十三日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  
  的南京政府代表团,举行第一次正式谈判,讨论由中共代表团提  
  出的和平协议方案。张治中回忆道:“当时(南京政府)代表团  
  同人有这样的一个共同认识:对国民党方面,认为失败是肯定的  
  ,我们既然注定失败,何必还一定拖累国家和人民。”[13]他们  
  在会后提出一个修正案,包括修改意见四十多条。中共方面经过  
  研究,接受了所提修改意见中的过半数,形成《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十四日,毛泽东致电前线指挥员告诉他们:“  
  张治中等表示原则上接受我方草案,仅在个别问题上有意见。惟  
  南京李、何、白、顾等是否能拒绝美蒋干涉(此种干涉现已加紧  
  )愿意接受,则尚无把握。”[14]要他们做好多种准备。十五日  
  晚,谈判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议。张治中回忆道:这次会议以后,  
  “代表团一致的意见,认为尽管条件过高些,如果能了然于‘败  
  战求和'、‘天下为公'的道理,不囿于一派一系的私利,以国  
  家元气、人民生命财产为重,那么就只有毅然接受”。因此,在  
  代表团内部“大家表示只有接受这个《国内和平协定》为是。”  
  [15]并决定派人带文件回南京去,劝国民党政府接受。十六日,  
  毛泽东又致电前线指挥员:“南京是否同意签字,将取决于美国  
  政府及蒋介石的态度。如果他们愿意,则可能于卯哿(四月二十  
  日)签字,否则谈判将破裂。”他历来主张遇事要作好应付各种  
  可能的准备,叮嘱前线指挥员:“你们的立脚点应放在谈判破裂  
  用战斗方法渡江上面,并保证于二十二日(卯养)一举渡江成功  
  。”[16]
                 四月二十日,南京政府复电,断然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
                 第二天,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和中国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名,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  
  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  
  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  
  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17]
                 根据毛泽东和朱德发出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总前委  
  书记邓小平统一指挥的第二、第三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和华东  
  野战军),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乘风  
  破浪,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长期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瓦  
  解。
                 四月二十三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那天下  
  午,“毛主席起床后,手里拿着《人民日报》号外,从屋里来到  
  了院落的凉亭里。他坐在藤椅上,看起报纸来。因为报纸上登的  
  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所以他看报纸时心情是很高兴的  
  。看完报纸,也没有在院子里散步,也没有和任何人交谈,他就  
  回到办公室里去了。在办公室里,又把报纸看了一遍,边看边在  
  报纸上画了一些杠杠和圈圈。”[18]看完报纸,他就给刘伯承、  
  邓小平写了贺电,又写了一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两句诗清楚地表  
  达了毛泽东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当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时  
  ,国民党的总兵力还有二百零四万人,控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  
  十八,城市的百分之六十三,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上海、  
  青岛等地还驻有美、英等国的军舰和海军陆战队。但国民党军队  
  的精锐主力已被歼灭,剩余的军队中只有白崇禧部和西北的马步  
  芳、马鸿逵部还有较强的战斗力,胡宗南部正由西北向西南撤退  
  。由于人心已去,士气涣散,已难以组织坚强有力的抵抗。国民  
  党军队和地方实力派中,不少人不愿再打内战,正在酝酿起义。  
  大进军的形势十分有利。
                 为了实现解放全中国的任务,毛泽东经过同中央军委其他领  
  导人和前线指挥员磋商决定,以第一野战军(包括解放太原后的  
  第十八、第十九两兵团)向西北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担负渡  
  江解放京、沪、杭、苏南、皖南、赣东、浙、闽全省;第四野战  
  军先以一个兵团牵制武汉白崇禧集团,保障第二、三野战军的渡  
  江,尔后在六、七两月执行江汉战役,并完成渡江准备工作,八  
  月渡江。
                 随着进军形势的胜利发展,特别是上海即将解放,五月二十  
  三日,毛泽东对进军部署作了新的调整。他在电报中指出:“二  
  野目前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  
  是必需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  
  而不敢出兵干涉。但在上海、宁波、福建等处被我占领,并最好  
  由三野以一部兵力协助山东攻占青岛(假如上海占领后,青岛敌  
  军尚未撤退)以后,美国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就很少了,那时二野  
  就可以西进了。”
                 根据正在变化的形势,他在这个电报中分别规定了各野战军  
  下一步的进军目标:第三野战军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第二野  
  战军应准备在两个月以后,“以主力或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  
  黔、康”。第四野战军现有两个军渡江,还有六个军约在六月上  
  、中旬渡江,“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广。”并提出:在占  
  领广西之后,四野“应以一部经百色入云南”。第一野战军“年  
  底以前可能占领兰州、宁夏、青海,年底或年初准备分兵两路:  
  一路由彭德怀率领位于西北,并于明春开始经营新疆;一路由贺  
  龙率领经营川北,以便与二野协作解决贵州、四川、西康三省。  
  ”[19]七月间,他又决定云南归第二野战军经营。
                 对解放台湾的问题,毛泽东也在考虑中。七月十日,他写信  
  给周恩来,根据朱德的建议,提出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  
  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  
  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20]
                 这样,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就制定出了一个“解放全国人民  
  ,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的战略规划。为了实现上述  
  任务,毛泽东又提出一系列具体的作战指导方针。第一,“先占  
  城市,后占乡村”。这是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军事、政治、经济  
  力量,主要集中在江南和西北、西南的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  
  ;现在人民解放军在兵力上已占绝对优势,只有把进攻的矛头集  
  中指向各大中城市,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消灭敌人,加速胜利的到  
  来。第二,“实行大迂回,大包围”。在渡江后的大进军中,国  
  民党军队几乎是一触即退,尽力避免作战,准备在西南重新站住  
  脚跟,进行顽抗,并在不利时将大批军队撤往国外。如果他们这  
  个意图得逞,将给全国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带来不少麻烦。针对  
  这个情况,毛泽东作出大胆而果断的决定:“我对白崇禧及西南  
  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  
  针。”[21]并具体指出:“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什么地方  
  ,“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  
  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  
  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22]对原在西  
  北,这时正退据陕南汉中的胡宗南部,毛泽东提出:“为使伪府  
  放心迁往重庆,而不迁往台湾”,及使胡宗南部不致早日入川起  
  见,“你们暂时似不宜去占汉中”,以便稳住胡宗南。[23]他又  
  指示:“胡宗南部全军正向四川撤退,并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蒋  
  介石、何应钦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庆、割据西南梦,而欲消灭胡  
  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24]这种大刀  
  阔斧的远后方、远距离的战略大迂回、大包围,和在陕南拖住胡  
  宗南部以利全歼的方针,具有远见卓识和宏大气魄,是毛泽东歼  
  灭战思想在战略进攻阶段的重要发展。
                 第三,利用矛盾,“各个歼灭敌人”。在西北,实行“钳马  
  打胡”和“钳胡打马”。国民党在西北的军事力量,有胡宗南集  
  团和青海、宁夏的马步芳、马鸿逵部。胡宗南集团是蒋介石的嫡  
  系部队,二马是地方军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五月二十  
  日,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安。接着又控制了渭河南北地区。五月二  
  十六日,毛泽东致电第一野战军:“依你们现有兵力,可以打胡  
  ,不能同时对马,而欲同时对马,必须等候十八、十九两兵团开  
  到或至少一个兵团开到,方有把握,否则无把握。因此,你们应  
  耐心等候三四个星期,不要性急,待十八、十九两兵团开到,打  
  几个好仗,即可直取兰州,基本上解决西北问题。只要胡马不走  
  ,仗是总有打的。”[25]六月中旬,第一野战军在运动作战中击  
  破了胡宗南和两马所部共二十万人的联合进攻,解放军第十八、  
  十九兵团先头部队也相继开到西安、咸阳等地。胡宗南部退至扶  
  风、宝鸡、凤县地区,二马退至*"州、长武地区,都想借助对方  
  力量,互为犄角,阻止解放军进军甘、宁、青或南下汉中。二十  
  六日,毛泽东致电第一野战军,要求他们以部分兵力钳制两马,  
  集中主力采取迅速行动以包围并歼灭胡宗南部四、五个军。[26]  
  第二天,他又复电彭德怀指出:如二马只作小撤退则先打两马、  
  后打胡宗南是正确的,但打两马比较打胡为费力;如两马作大的  
  撤退,距胡部较远,就实行钳马打胡。[27]根据这个方针,第一  
  野战军七月中旬在扶风、眉县地区,歼灭胡宗南部四个军四万余  
  人,取得西进中的关键性胜利。
                 这以后,已遭受严重打击的胡宗南部退守佛坪、凤县及陇南  
  地区,二马退至平凉地区,胡、马两部已经远离。七月二十三日  
  ,毛泽东批准彭德怀实行“钳胡打马”的计划。八月二十六日,  
  解放兰州,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二万七千多人。九月二十三日,解  
  放银川,马鸿逵部全部覆灭。
                 第四,在采行战斗方式的同时,“尚须兼取政治方式去解决  
  ”。毛泽东在《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已要求人民解放军:“向  
  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军事集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  
  正案。对于凡愿停止战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者,你们即可照  
  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们签订地方性的协定。”[28]
                 为推动和争取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接受和平解决,毛泽东  
  做了大量工作。渡江战役发起前,他就数次致电前线指挥员,要  
  他们派人同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及苏南、皖南国民党军  
  队的一些将领联系,推动他们起义。八月六日,他致电彭德怀说  
  :“我们认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  
  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  
  式,以为战斗方式的辅助。现在我军占优势,兼用政治方式利多  
  害少。”[29]
                 毛泽东还亲自致电、致函给国民党地方高级党政军负责人,  
  勉励他们起义站到人民方面来,如程潜是国民党元老,在国民党  
  内地位很高,过去有过同共产党合作的关系,同蒋介石等有矛盾  
  。一九四五年秋,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时,曾对程潜说过  
  寄予厚望的话。一九四八年七月,程潜受到蒋介石、白崇禧等的  
  排挤,由武汉行辕主任改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人民解放军渡江前夕,他已在考虑同共产党合作,实行“应变  
  ”。一九四九年三月,程潜的故旧章士钊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  
  在南京见到程潜,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殷切期望,说明不咎既往  
  ,还将给予礼遇,使程潜坚定了起义的决心。程潜回湖南后,在  
  六月间将他表示起义决心的“备忘录”通过关系送给毛泽东。七  
  月四日,毛泽东亲笔复电程潜。电文是:“颂云先生勋鉴:备忘  
  录诵悉。先生决心采取反蒋反桂及和平解决湖南问题之方针,极  
  为佩慰。所提军事小组联合机构及保存贵部予以整编、教育等项  
  意见,均属可行。此间已派李明灏兄至汉口林彪将军处,请先生  
  派员至汉与林将军面洽,商定军事小组联合机构及军事处置诸项  
  问题。为着迅赴事功打击桂系,贵处派员以速为宜。如遇桂系压  
  迫,先生可权宜处置一切,只要先生决心站在人民方面反美、反  
  蒋、反桂,先生权宜处置,敝方均能谅解。诸事待理,借重之处  
  尚多。此间已嘱林彪将军与贵处妥为联络矣。”[30]
                 程潜在七月十一日收到这个复电,反复看了几遍,高兴地说  
  :“湖南的问题,去年就开始酝酿,由于没有得到毛主席的指示  
  ,宝盒子还没有揭盖,顾虑很多,现在有了这封信,真是湖南人  
  的喜讯,喜讯啊!”并表示决心“早日实现湖南和平起义”。
                 当时,准备追随程潜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  
  ,因一九四七年六月坚守四平曾受到蒋介石的嘉奖,担心共产党  
  不会宽容他,心里有所顾虑。毛泽东估计到这一情况,对章士钊  
  谈过:“当日,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  
  赢嘛!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会谅解,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  
  们还要重用他。”[31]陈明仁看了章士钊给程潜的亲笔信,里面  
  讲到毛泽东这一段话,顾虑尽除,加快了准备起义的步伐。
                 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程潜、陈明仁等在人民解放军策应下  
  ,在长沙宣布起义。这件事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震动很大,对加  
  速中国南部的解放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毛泽东还通过已站到人民方面来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对  
  国民党剩余军队作争取工作。兰州解放的十三天后,也就是九月  
  八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张治中,对他说:西北野战军已经由  
  兰州及青海分两路进军新疆。希望张治中去电新疆军政当局,敦  
  促他们起义。张治中表示:我早有此意,只是自五月以后,我同  
  陶峙岳、包尔汉没有联系了。毛泽东说,我们已经在伊宁建立了  
  电台,你如有电报,可发至伊宁再转迪化(注:即今乌鲁木齐)  
  。
                 九月十日,张治中发电给陶、包称:“今全局演进至此,大  
  势已定,且兰州解放,新省孤悬,兄等为革命大义、为新省和平  
  计,亦即为全省人民及全体官兵利害计,亟应及时表明态度,正  
  式宣布与广州政府断绝关系,归向人民民主阵营。在中央人民政  
  府未成立前,接受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之领导。治深知毛主席对  
  新省各族人民、全体官兵、军政干部,常表关切,必有妥善与满  
  意之处理。”[32]这个电报,在九月十五日由中国共产党的联络  
  员邓力群从伊宁秘密飞往迪化时,转交给陶峙岳、包尔汉。九月  
  十七日,陶、包联名复电张治中称:“新疆前途,承详切指示,  
  至深感激。”并表示:“在保障国家领土、维护本省和平及避免  
  军队无谓牺牲之三项原则下,选择时机,和平转变。”九月二十  
  五、二十六日,陶峙岳、包尔汉宣布起义,实现了新疆的和平解  
  放。
                 至一九四九年九月底,在中国大陆上,除西南和两广等一部  
  分地区外,都已获得解放。
                 注: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第1375、1377页。
                 [2]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记录,1949  
  年1月6日。
                 [3]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结论记录,1949  
  年1月8日。
                 [4]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第1389页。
                 [5] 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9  
  86年10月版,第196页。
                 [6] 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年12月版,第375—384页。
                 [7]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第1424—1439页。
                 [8]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的结论记录,194  
  9年3月13日。
                 [9][10] 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第222、224、225页。
                 [11] 《中共中央在香山》,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9  
  月版,第248页。
                 [12] 余湛邦:《张治中机要秘书回忆录》,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1991年10月版,第97页。
                 [13][15] 《张治中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  
  2月版,第824、843页。
                 [14] 中央军委致总前委,并告二野、三野电,1949年  
  4月14日。
                 [16] 中央军委致总前委,粟张,刘张李电,1949年4  
  月16日。
                 [17][28]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6月版,第1451页。
                 [18] 阎长林:《在大决战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1  
  986年10月版,第281页。
                 [19] 中央军委致总前委,刘张李,粟张,并告林罗,彭贺  
  电,1949年5月23日。
                 [20] 毛泽东致周恩来信,1949年7月10日。
                 [21] 中央军委致邓张李,并告林邓谭电,1949年9月  
  12日。
                 [22] 中央军委致林邓萧,并告刘张李电,1949年7月  
  16日。
                 [23][27] 毛泽东致彭德怀电,1949年6月27日。
                 [24] 中央军委致总前委,刘张李,粟张,并告林罗,彭贺  
  电,1949年5月23日。
                 [25] 中央军委致彭张赵电,1949年5月26日。
                 [26] 中央军委致彭张赵电,1949年6月26日。
                 [29] 毛泽东致彭德怀并贺习电,1949年8月6日。
                 [30] 程潜:《回忆湖南和平起义》,《潇湘黎明》,湖南  
  省文史研究馆1994年8月版,第8页。
                 [31] 陈明仁:《湖南义举》,《潇湘黎明》,湖南省文史  
  研究馆1994年8月版,第177、178页。
                 [32] 《张治中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年2月  
  版,第5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