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家人——从韶山到中南海(二十四)

  二十四、刘思齐和毛岸英,从相爱到结婚到永诀,相处只有两年多时间……后来,她隐姓埋名,重组家庭。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刘思齐因病住进了医院,毛岸英到医院来探望刘思齐。后来许多天,刘思齐都没见到他。刘思齐正在纳闷时,毛岸英却来到了医院。刘思齐后来在回忆他们这最后的一次相见时说:“这一天已经很晚了,他突然来医院说要出差,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他嘱咐我如果一时接不到他的信不要着急,主要是交通不便。临别时,他说这次出差的时间可能很长,照顾不了岸青,希望我母亲能在他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照顾他。他还拉着我的手说:‘现在全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会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了,你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他出差到什么地方,去多长时间,都没有告诉我。最后,他仿佛偶尔地问:‘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我说:‘知道,那儿正在打仗。'可能是当时年龄小,根本没把出差和朝鲜战争这两件事情挂在一起,他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他说要到我妈妈那儿去想跟我妈妈谈谈。我注意到他军装的左侧口袋有一块墨迹,我问他怎么会有一块墨迹?他说钢笔裂了。我很奇怪,钢笔怎么会裂?他笑了笑说,是出差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回来时乘飞机,飞机上的压力把钢笔压破留下的。我说,母亲那里还有一支派克笔,这是我俩结婚的时候,我父亲的一个老朋友送的。事后,我妈妈告诉我,那天他确实去了,已经12点多了,一直呆到凌晨2点多才走。他谈了很多,主要是担心岸青的事,他希望我们给岸青找一个好的女孩子。我母亲也没想到他会到前线去,以为他只是出差的时间长一点,他就这样走了。提到那支钢笔,我母亲给了他。”

  “我出院后,根本没有想到他‘出差'会有生命危险。11月下旬,我收到他的一封信,平常一样看完就揣在口袋里,以后揉来揉去揉乱了。唉!这封信没保留下来,真遗憾!信写得很长,一是谈他弟弟的问题,要我们好好照顾他;二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信中还说我俩结婚后很少在一起,他感到很内疚。可是后来他没有来信,因有言在先,一个月不来信,我也不着急,我主要是学习。岸青有我母亲照顾,母亲经常叫我们家的保姆把岸青的脏衣服破衣服拿到家里洗补,几乎每个星期帮他收拾一次房间。岸英走的时候曾说江青不管岸青,也不会管岸青,所以岸青一直是我母亲照顾的。”

  其实,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消息不仅刘思齐当时不知道,毛泽东也不知道。

  毛泽东获悉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仍瞒着刘思齐。刘思齐一直没能得到岸英的消息,还以为丈夫在“出差”呢。直到1955年,看到了一张毛岸英戴着人民军帽子的照片,才知道岸英去前线。又过了一年,终于憋不住了,才问了毛主席。对当时的情景,刘思齐追忆道:“我记得那是夏天的一天,在主席的办公室里,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主席说:‘他已经不在了,牺牲了……'虽然我有预感,可是这消息真的被证实以后,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了。我想不起来谁在我身边说主席的手已经冰凉了,要我克制一点。我伸出手拉了拉主席的手,真像冰一样凉。人只有在非常悲痛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呀!”

  刘思齐与毛岸英从相识到永诀只有短短的两年多,作为夫妻则只有一年的时光。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却让她终生不忘。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被毛主席证实后,刘思齐根本不愿相信,总觉得岸英还活着,他“出差”总要回来。思齐一直沉浸在对岸英的追忆和思念之中。

  刘思齐当时只有22岁,正值青春年华,本应抹干眼泪,去追求新的生活。但作为毛泽东的媳妇,作为一个生活在特殊家庭中的女性,要迈出这一步是相当艰难的。首先,刘思齐的感情就转不过弯,在岸英牺牲后,毛泽东一直把思齐当作大女儿,常给她写信,思齐不愿离开这位慈爱的父亲。

  1960年,刘思齐已经29岁,在中国这个社会里,女人过了30岁很难解决个人问题,所以,毛主席开始为思齐着急。但思齐的感情却一直转不过弯,也没有精力去考虑个人的事情,劝儿媳改嫁又很难说出口,毛泽东便常常趁着其他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说:“你们可以考虑找对象了。”几个孩子便害羞地乱嚷一通,“上哪儿去找啊!”“我们找不着哇!”主席风趣地说,那你们闭着眼睛上街抓一个吧。思齐也开玩笑说:“那抓个麻子怎么办?”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刘思齐在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时,毛泽东才正式和刘思齐谈了再婚的事,并亲自介绍了两个,但都没有成功。后来经原空军学院院长刘震同志介绍,和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相识。1961年秋,刘思齐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

  1962年2月,刘思齐与杨茂之结婚。举行婚礼时,毛主席亲自写了一首诗相赠,还送了300元钱,说:“我又不上街,不知买什么东西好,你们根据需要自己买一件礼物吧。”结婚后,刘思齐改名为刘松林。

  “文革”以后,刘思齐被分配到军事科学院工作。

  作为老革命后代,刘思齐于1937年就随母亲来到延安,来到了毛主席的身边,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就和毛泽东、杨开慧有过来往。因此,她得到毛主席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后来,又作了主席的大儿媳,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把她当作自己的大女儿,很长一段时间仍生活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关怀她、教育她、引导她。虽然一晃几年过去了,主席的音容笑貌仍仿佛就在眼前。在这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她更加怀念主席。她为《东方红》丛书写的总序———《我心中的话》,充分表达了她对主席的一腔怀念和挚爱。

  刘思齐说,作为一个改变了中国面貌的伟大历史 人物,毛泽东的业绩和思想是不可磨灭的。对于毛泽东的宣传和研究,真正的动力来自亿万人民的力量,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愿。现在有关毛泽东的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热了又热,经久不衰,正反映了毛泽东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她下一步打算抓紧写好回忆录。她说:“我从懂事起就生长在革命队伍中,我的经历与革命事业同步。虽然,我不在领导岗位,也没有担任过什么重要职务,但是历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侧面、丰富多彩的,我有自己的经历、眼光和角度。我写回忆录,是想从一个与革命同步成长、与党和人民兴衰与共的孩子的眼光中,看中国革命的进程;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活动;看我的父母亲这一代老革命所走过的道路;看我们这一代在老解放区长大的孩子们的成长历程。我要尽自己的菲薄之力,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奉献给这一代和下一代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返回《关于毛泽东的故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