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必经得时间的考验——纪念毛泽东

   毛泽东身后留下的基业之中,最宝贵、最久远留存的,是他的理论。正是他经住时间考验的光辉理论,使得他跻身于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列:马克思,列宁,毛泽东。

   斯大林是伟大的、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可惜,长期残酷的战斗,未能允许他充分思考,相反,让他留下了遗憾和失误。

   同样经历了长期残酷战斗的毛泽东,正是在斯大林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依托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进到新阶段。其中最杰出的贡献,就是他的继续革命理论。

   真理决不是好听话的堆砌,也不凭一时间的应者芸芸。毛泽东的理论在同苏共修正主义的激烈争论中,在国内外时而隐蔽、时而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在亿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和成熟。这包括对经验的认真总结,也包括对教训的沉痛反思。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由于缺乏经验,马克思主义者会犯错误,甚至严重错误,其中包括善良人常有的对别人的轻信。毛泽东并不例外,不同的是,他比别人清醒得多。例如,用人失察,形成错误,但他会发现并及时改正;意味深长的是,一次次这种失误,都一次次同时也验证了他的理论的正确。

   害怕批判者,不会有真理。而真理决不怕收到攻击,因为真理经得时间的考验。历史舞台上,各类人物登台表演,纷纷留下各自的观点和理论。这些观点理论有可能自圆其说,但大多却难经时间的考验。实用主义者追求眼前的“兑现”,更不可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与戈尔巴乔夫之流,每次站在“党代会”的讲坛上发表“宏论”,面对的哪次不是掌声雷动?如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背叛革命、出卖社会主义、毁掉无产阶级专政的叛徒们,一个个进入了历史垃圾堆。

   毛泽东逝去了,但他的继续革命理论不断得到验证,并将得到更多的验证。今天可以说,对待这个理论的态度,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科学理论的标志,是有预见性。苏共亡党,苏联崩溃,是对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再清楚不过的验证。

现将旧作“坠入深渊之前”稍作修改附后,作为自己对毛泽东思想的一次学习。


附:

             坠入深渊之前
              ~~~~~~

   一九八五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发动了一场“改革”。六年之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俄罗斯进入了三百多年以来最暗淡、最悲惨的时期之一。
   这才是一场浩劫:人民陷入苦难,蒙受屈辱。
   事情远去,轮廓的记忆渐淡,而内核却愈见清晰。


一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先听戈尔巴乔夫的自白:
   “我认为改革的全部意义,正是要结束阶级的专政这一原则本身。”(《戈尔巴乔夫回忆录》,199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译)
   且看叶里钦的交代:
   “诸多方面,我是跟着他(戈尔巴乔夫)亦步亦趋,拆掉共产主义大厦的一砖一瓦。”(叶里钦:《总统笔记》)
   再听戈尔巴乔夫对Hello杂志记者关于“如何描述发生于前苏联的那场革命”等问题的回答:
   “那的确是场革命。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使我们挣脱了马克思主义的窒锆,使我们国家得以从极权主义走向民主。我们抛弃了过时的意识形态……我们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类似直白是大量的,不容任何掩饰。问题还不仅在于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做了些什么。本文将结合戈尔巴乔夫等人的言语,对他们当时的所作所为以及事件的结局进行分析。

   我们只能得出如下结论:戈尔巴乔夫六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革命,它结束了苏共长达三十多年的和平演变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完成了资本主义在苏联的复辟。

   政治不是个人行为(当然,包含个人行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戈尔巴乔夫个人的行动。在那场阶级搏斗中,戈尔巴乔夫这个反共反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总书记”,作为资产阶级代理人,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说“戈尔巴乔夫失败了”,或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了”,不合适)。至于苏联最后的那种解体方式,则恐怕是他戈尔巴乔夫本人事前没有想到的。


二、赫鲁晓夫平台

………………………………………………………
   他们攻击斯大林同志就是攻击我们全体,攻击工人阶级,攻击劳动人民!他们攻击斯大林同志就是攻击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学说!
           ———— 赫鲁晓夫,1937年1月,莫斯科的一次群众大会上
………………………………………………………

   苏共变质,苏联“解冻”的“春天”,并非始自戈尔巴乔夫,而始自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一九五五年上台。不久,便开始大反斯大林。他反斯大林,不仅仅是为了借此打倒政治对手。正如戈尔巴乔夫所言,“大家当下就明白了,批判斯大林,就是批判体制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五十年代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一个反斯大林主义的积极分子,当下就已有了“批判体制本身”的意识。莫斯科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绝非幼稚。

   斯大林的名字与苏联社会主义分不开,且与苏联的强大分不开!反斯大林,本不得人心。
   关于肃反,斯大林自己于1939年曾说过:“在进行清洗时……犯过严重的错误”(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赫鲁晓夫明白:以肃反错误为突破口,便占据了人道主义有利地形,从而便可搭建起反无产阶级专政平台。

   赫鲁晓夫很快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1964年由勃列日列夫取而代之,但赫鲁晓夫的路线稍经修饰,变本加厉,延续下去。
   1982年11月,勃列日列夫去世。
   1984年2月,安德罗波夫去世。
   1985年3月,契尔沃年科去世。
   “这一且切颇具象征意义。那个体制本身也濒临死亡……”(《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赫鲁晓夫等人的后继者戈尔巴乔夫,正是站在反斯大林主义平台上与他的同伙完成了和平演变的最后演出。


三、关键一步:雅科夫列夫掌管意识形态

……………………………………………………
   应该改变制度,我当时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是如果开始,社会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这样提问题,那将一事无成。
             ———— 戈尔巴乔夫,1991年11月
……………………………………………………

   一九八五年的苏共,第二把手是利加乔夫。他主持书记处并主管意识形态,与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二人是戈尔巴乔夫的左右手。开头两三年,三人配合默契,工作颇见成效:农业从年增长1%提高3%,消费品生产从年增长3.7%提高到5%;住房多了,医院多了,货架上的商品多了……(参见利加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 但戈尔巴乔夫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或者说,这些不是戈尔巴乔夫想做的事。

   “改革”的开头阶段,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是摸索、试验和犯错误的时期”,“不是一下子就挖得很深,不过是松松土罢了”(《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戈尔巴乔夫很快看见,他周围的很多人(连一些他自己提拔起来的人),特别是副手利加乔夫,不是自己人;“就许多品质而言似乎都应属于改革派”,但“意识形态制动器却经常开着。”(《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开始物色自己人。叶里钦、谢瓦尔德纳泽等相继进入角色。关键一步:选中了一位核心人物——雅科夫列夫。

   亚.雅科夫列夫,历史学博士,科学院院士,曾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67年起历任苏共中央宣传部教官、处长和代理部长,1972 年他因写了《反历史主义》一文受到批评而心怀不满,被“流放”(派任驻加拿大大使)。十年后调回科学院,被戈尔巴乔夫先后任命为中央宣传部长,中央书记(抓意识形态),政治局委员,总统委员会成员,总统政治咨询委员会成员,总统高级顾问,总统特别代表等职。

   戈尔巴乔夫分身有术。雅科夫列夫,这个极端激进主义改革派首领,成了戈尔巴乔夫的影子和替身:戈尔巴乔夫想说而不便说的话,雅科夫列夫说;戈尔巴乔夫想做而不便做的事,雅科夫列夫做。而戈尔巴乔夫自己,则常表现为“不偏不倚”,时而说人话,时而说鬼话。与此同时,利加乔夫形式上虽是二把手,但却被步步挤出舆论阵地,后被指定分管农业,而雅科夫列夫则实际占据了利加乔夫原来的位置。不仅如此,从一九八七年起,“戈尔巴乔夫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同雅科夫列夫有个人关系的人安排在自己周围。”(利加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


四、“公开性”:向历史泼污水

………………………………………………
   要推翻一个政权,必须先抓上层建筑,先抓意识形态, 做好舆论准备,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 毛泽东
………………………………………………

   雅科夫列夫权在手,令则行。
   《共产党人》主编被撤换。《星火》主编被撤换……最后,《真理报》主编也被撤换。极右激进改革派的舆论班子很快组建成功。

   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了“公开性”原则。一场向历史泼污水运动,公开地开始了。开始平平静静,速度逐渐加快。到了1987年秋天,歪曲历史的暴露文章犹如狂风恶浪,席卷了所有舆论工具。“那么一大堆历史题材的文章,几十年都理不顺搞不清。”(利加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
   对斯大林的控诉从肃反开始,后转到农业集体化,又转到工业化;否定,全盘又彻底。很快,矛头又指向列宁,更恶毒,更卑鄙。数不清的内部“揭秘”,吐不尽的污言秽语,铺天盖地,昏天黑地。
   此间苏联成了“李志绥”们的天堂。

   对苏联历史“无禁区”、“不留空白点”地清算,必然导致清算马克思主义,清算共产党,清算社会主义制度,清算无产阶级专政。

   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送给人民的“公开性”,竟是这般污泥浊水,竟是从共产党自己的舆论工具公开向自己国家历史泼出来的污泥浊水!而正是这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曾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比西方高得多的经济增长率,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强盗,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写就了那片土地上从未有过的辉煌历史!也正是这个国家,曾给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无数穷苦人点燃了希望之光!

   善良的苏联人民对诡计多端的政治阴谋缺少免疫力。不少人信心丧失,信仰动摇;他们之中,包括许多未经历过艰辛而光荣的历程的青年人。人们一遍又一遍地被戈尔巴乔夫一伙及主流媒体诱导: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到过去斯大林时代,那是多么可怕的“死路一条”!

   近在咫尺,前面正是深渊。



五、从尼娜.安德烈耶娃事件看“民主”专制

…………………………………
   我们需要的是自尊,而不是自辱。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面对向历史泼污水的卑劣行径,利加乔夫在《戈尔巴乔夫之谜》一书中悲愤地回忆:“他们就像一伙十恶不赦的强盗,蹂躏我们的社会,摧毁人民对历史的怀念,污蔑爱国主义这样神圣的概念,诋毁对祖国的自豪感……激进报刊大放厥词向历史泼脏水的行径引起千百万人的愤怒,就是不足为奇的了。一些报刊和苏共中央收到了几万封信,信中愤怒地谴责“改革的工程主任们”沽名钓誉的勾当。人民不希望污蔑自己的历史,祖国的历史!……四面八方都在抗议精神堕落。苏联人的爱国主义感情被深深地刺伤了。”

   1988年2月,被西方媒体最先称之为“保守派”的利加乔夫在中央全会上申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立场,得到大多数的支持,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支持。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当时只是少数,他们需要等待时机。

   1988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的《争鸣》栏目刊登了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的文章《我们不能放弃原则》,该文义正词严痛斥了当时的主流媒体污蔑历史的行径。

   立即追查:是哪个大人物指使安德烈耶娃?一些报刊一口咬定安德烈耶娃的文章是利加乔夫指示主编发表的,甚至造谣说利加乔夫在背着戈尔巴乔夫搞阴谋。出访回国不久的戈尔巴乔夫突然决定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安德烈耶娃的文章。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议充满斗争气氛,像是要揪出安德烈耶娃的后台。雅科夫列夫定了调子:安德烈耶娃的文章是“反改革势力的宣言”。戈尔巴乔夫坚决支持雅科夫列夫,“敲打”那些对安德烈耶娃批判得不够明确的人。

   政治局会议开了整整两天,但并未搬掉利加乔夫(对《苏维埃俄罗斯报》编辑部的突击检查表明,安德烈耶娃无人指使)。尽管如此,真理报等各大报刊随后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运动,大肆攻击安德烈耶娃及支持她的“保守派份子”是“斯大林主义复活”,是“改革的敌人”,是“改革的主要威胁”,“组织阴谋活动”等等。《苏维埃俄罗斯报》被迫检查,被禁止发表任何支持安德烈耶娃的文章,并面临关闭的威胁。

   反共的旗帜是漂亮的“民主”。“民主派”大讲公开性、多元论,但在关键问题上,决不允许争鸣,决不允许“异端”发出与他们的胡说八道不同的声音。

   搞“民主”专制,重要的是舆论工具。安德烈耶娃事件中,控制了舆论工具的反共势力上上下下占了上风。对利加乔夫个人无中生有、花样翻新的污蔑诽谤(从政治态度到个人品格)在报刊上一浪高一浪,捆住了他的手脚,使他失去了反抗能力。

   滑向深渊的汽车,制动器已经失灵。


六、谋略:不该说时不开口,该出手时才出手

…………………………………
   我们决不是缺心眼的人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

   反共的戈尔巴乔夫等人为什么要钻进共产党并爬上高位?

   请看戈尔巴乔夫在自己回忆录中的独白:“‘改革运动'只有在发端于党内的条件下才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只有兴起于党的怀抱之中、由党的领导人来推行的事情,正统派人士才能勉强地容忍下来。”

   雅科夫列夫说得更加明白:“只有利用这个党的那种表现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集权主义性质,才可以摧毁集权主义制度。”(《一杯苦酒》)

   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人是我们难得的老师!他们竟能用如此简明、清晰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阐明了为什么希特勒办不到事,资产阶级从苏联共产党内部可以办到。

   当然,刚上任时,他们的图谋不会马上说出口。否则,用戈尔巴乔夫自己的话说,“会有人支持我们吗?我们会成为众矢之的,会很容易得被撵出领导层了事。”“运用策略手段削弱上层的抵制,孤立其中最保守的部分,广招具有新思维的人士一起参与改革。我未曾迅速处理干部问题的原因,在许多情况下是我力求避免那艘船上‘骚乱':这很可能会在早期就把政治改革葬送掉。”(《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现在我们很容易理解戈尔巴乔夫在六年“改革”中巧妙周旋于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出色表演。他要防止被指责为“跑到另一阵营中去”,提心吊胆随时会像赫鲁晓夫那样被赶下台。他们一伙只能在关键的时刻才狠狠出拳。

   1989年11月26日,这应该是“已经无法再掉过头来走回头路的那个点位”,戈尔巴乔夫在《真理报》发表长文《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文中宣称:
   “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此话,此刻是头次公开说;但说话人等早在一年半以前就开始行动了,已经紧张地跑过了一大段距离。


   七、杀向已病入膏肓的“苏维埃政权”: 多党自由议会选举

……………………………………………
   这是一次急转弯,一次真正的大转折
                ————《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

   1988年6月的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巧妙地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让他关于“民主化政治体制改革”的行动计划顺利通过。根本改造社会大厦,该出手了。

   这次会议后的事态发展,请看戈尔巴乔夫的记叙:
   “我们在创记录的短时间内进行了自由选举,建立了议会,实行了多党制,使组织反对派成为可能—— 一句话,使社会有了政治自由。”(《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立陶宛发表讲话说:“我认为实行多党制并不是悲剧。”
   1990年2月,苏共中央正式宣布放弃一党制。
   1990年3月,修改宪法(将一党制改为多党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总统。

   “从今往后,决定国家生活的主要政治中心是人民代表的代表大会,而不是苏联共产的代表大会了。”(《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苏共放弃了领导地位,成了“议会党”。

   此时的苏联,资本主义复辟在政治上已成法定事实。


八、共产党内生长出来的资产阶级两头蛇

……………………………………………
   机会主义不是偶然的现象,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疏忽和叛变的产物,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
             ————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
………………………………………………

   1990年7月的二十八大是苏共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会上经过激烈较量,戈尔巴乔夫一派大获全胜。用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的话说,“这是同布尔什维主义的决裂”。大会通过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这样,苏共已完全沦为一个社会民主党性质的资产阶级政党。

   至此,戈尔巴乔夫的“共产党总书记”的使命已近终结。此后一年里,他不时“给极端保守派以迎头痛击”,打退他们的反抗。

   二十八大结束时,叶里钦宣布退出共产党。
   叶里钦,1931年生,戈尔巴乔夫的同龄人。从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转为俄罗斯总统(解体前),轨迹与戈尔巴乔夫平行。按他的说法,他与戈尔巴乔夫对付“保守主义”,“是团结一致的”(《戈尔巴乔夫回忆录》)。他二人时而“文明离婚”,时而又勉强“复婚”。
   叶里钦这位反共的前“共产党人”,做起“群众工作”,有超常的宣传鼓动本领。他常以“反特权”的“群众代言人”形象出现,在主流媒体营造的“反共即英雄”的氛围里如鱼得水。

   叶里钦瞅准了时机退了党。资产阶级赋予戈、叶不同的重任。二人各就各位。

   1991年8月19日,最后的挽救行动失败了。紧急委员会困住了戈尔巴乔夫,却小看了叶里钦,无力对抗资产阶级两头蛇。

   结局:选择戈尔巴乔夫,还是叶里钦?选择苏联的完整,还是分崩离析?选择披着“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面纱的资本主义,还是赤条条的资本主义?
   事情是由整个资产阶级决定的。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愿望,此时已无关紧要。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在与雅科夫列夫等人商量之后决定:苏共中央委员会解散。

   六年“改革”,落下帷幕。


…………………………………………………………………
   相信您所做的事将会载入史册,后代人一定会充分评价您的功绩 ......等一切趋于平静,尘埃落定后,您将会成为我们的贵宾,也许就在这里,在戴维营,我们将高兴地接待您。
    —— 乔治.布什: 给戈尔巴乔夫的信,1991.12.25 ,转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


后记
~~
   苏联解体后,面对前苏联人民遭受的灾难,国内右派们欣喜若狂。有人说,“来自北方的巨大直接威胁”“随之消失”,岂非好事?这样说,似乎是民族主义者。但从他们当时狂呼“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便让人从骨子里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懂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究竟是什么。
   惨痛的事实带给我们宝贵的启示。
   苏共和平演变,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完成的。从赫鲁晓夫上台到戈尔巴乔夫下台,这是一条长达三十六年的修正主义不归路。在这个过程中,从赫鲁晓夫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再到戈尔巴乔夫“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苏共的纲领性口号是“与时俱进”的,都是很诱人的。但党变质了,一切都完了,尽管解体前的苏联整体实力并不弱。

   在金钱邪教当道的世界上,力量的对比对资产阶级有利。这是被资本主义包围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修正主义的大背景。

   共产党执政时期,有时有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有时有专心致志的经济建设。但实践证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执政共产党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