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谈话后的感想

作者:青争

读完王卓超回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1965年)的一次谈话,有许多触动与感想。我觉得这篇文献的意义非常的重大,说说自己的体会。

  [毛主席说:和平时期检验路线正确不正确就要难得多。]

  这话说明了一个重点。毛主席作为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对路线,对未来的思考比较长远。对国家的发展,与长远的政策与路线,深思熟虑比较多。可困难的是,如何正确有效地评估和平时期的国家路线呢?主席很坦白的说,这件工作比起战争时期困难的多。

  主席在65年发表的这段谈话,其实可以看到主席发动文革的动机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不妨由此分析一下。见识一下一个伟大的战略的思维之力量在哪里。

  主席时刻在想的是:我们中国凭什么去取胜的问题。这是一个跟走什么道路非常相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席那时讲的,今天的我们才能理解到是有相当精辟而富于远见的。

  [王超然回忆说:记得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我觉得这段话特别的有远见,特别从近廿年,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历史看,文明冲突体现在以市场垄断,资源垄断,技术垄断为特征,大多数国家只能落得个劳力输出,资源输出,陷入长期债务偿还的下场,而只有西式民主,自由好像才是西方大国免费,甚至出钱大力资助的。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制度要成熟的多。哪么我们凭什么取胜啊?主席点明了走什么道路的利弊后,又回到了我们凭什么取胜的分析。

  [主席说,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

  在这里表明了主席思考的重点。新中国成立16年,经历的风风雨雨,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正有如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几经挫折才坚定走井冈山革命的道路。所以才有主席重回记 井冈山。提到了井冈山精神,可最重要的还是井冈山时期的一些好制度与好作风。这是我们凭什么取胜,凭什么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有必要回顾一下文章中的这一段:

  [记者:到 1965年 5月,建国已经 16年了,毛主席认为要怎样才能发扬井冈山精神?

  王卓超:主席认为,要发扬井冈山精神,首先要分清路线问题。毛主席很强调路线,这点给我印象很深。主席结合当年井冈山的斗争,说了这样一些话。他说,路线对头,也会出现打败仗的时候,有时候是敌人太强大,有时候是我们的判断出现错误。不能简单地以一两次失败、挫折来判断路线问题。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就会变得比较聪明起来。当年在井冈山,开始不会打仗,后来是“十六字口诀” 越用越活。]

  也正是在历史的回顾与反省中,我们总结出好的制度,好的作风,摸索出新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主席在这里提到了政治民主以及提领导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从这里可以看到文革的动机(另一种制度建立,政治民主与权力监督)。

  [记 者:毛主席提到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具体是指什么?

  王卓超:记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师考学生一样问我们井冈山精神是什么。我们回答说艰苦奋斗。他笑了,叫我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只是一点,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向想。汪东兴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主席将井冈山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说全国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在这里主席特别强调与重视士兵委员会,强调全国性的政治民主上升到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权力监督方式。这对理解文革后,中国工厂与企业出现革委会,出现老中青三结合的制度有所启示。看得出毛主度发动文革的动机之一,就是想如井冈山建立了那个时期的好作风好制度一样。通过文革,建立起和平时期,摸索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制度与新作见。在这里,毛主席指明了是摸索,会有一个摸索与提高的过程。正如主席所说“当年在井冈山,开始不会打仗,后来是“十六字口诀” 越用越活。”一样。

  [我记得,当时刘俊秀请教主席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主席还说: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

  
从这段话,联系后面主席有关干部特权和干部子女教育问题,可以看到毛主席对权力与特权的担心。特别是毛主席对士兵委员会与工会与农协这些机构在民主政治与权力监督上的不同。由此看到,毛主度发动文革是想建立一种新的民主政治制度,绝非某些人造谣所说的是为了权力独裁,相反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权力。文革后的革委会与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也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毛主席当年那些想法,连这些省级领导当时也不能理解。文革运动在不同势力的插手下,演变另一种历史,远离了当年毛主席设想的一种新的,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作风,制度上的模索与实践。这反过来说明了,和平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社会主义在制度上的实践与建设在超越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制度,还有一个过程。

  但是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毛主席65年在井冈山对中国走什么样的路线,实行什么样的民主政治的思考是相当有远见的。总之,在未来的文明冲突之中,中国凭什么生存与胜利,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主要问题。所以主席当时就说: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对照今天的中国的现实,国内的阶级矛看,民族矛盾是不是已经激化了,是不是已经到了被其他文明可以加以利用的程度了,我想是的。

  当然读了这篇文章,我最为佩服的,不是需不需要民主,而是什么样的民主才是一个好的制度,利于国家建设,利于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也给出一个高明的答案:士兵委员会的建设,结合各个行业,单位的实际的一种民主,政治与权力的制衡与监督。这种民主更有效益,相对于西方的几年投一票的,依靠被操控的新闻媒体来施行权力监督,并通过这种媒体来进行选票民主制度,确更有建设性。而且在这篇文章中,有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毛主席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消除三大差别,消除领导与权力的特权。这其实也是一种判断什么是真正民主的特殊标准。因为从历史上看,西方历史上的民主体制,都是加强特权,加固帝国,加固对其他国家,民族与文明的侵略,奴役与扩张的。是以其他文明,文化与国家的消亡为代价的,希腊如此,罗马如此,美国也如此(印地安文明的消亡)。

  总之,这篇文章,我觉得对文革的重新认识,对毛主席晚年思想的重新认识都有极大的帮助。特别是中国凭什么在世界之林去竞争,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有着极深刻的启示。

  
附录

  王卓超回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1965年)的一次谈话

  王卓超,1929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长征。是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历任江西省公安厅厅长兼江西省检察署检察长、江西省副省长,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政法领导小组组长等职。2002年1月逝世。本文是2001年7月王卓超同志健在时记者对他的采访记录。

  
记 者:王卓超同志,1965年5月您和张平化、刘俊秀、汪东兴等一起陪同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可以谈谈基本经过吗?

  王卓超:可以。1965年5月,我正在赣南瑞金县蹲点搞“社教”工作,突然接到江西省委通知,要我马上回南昌。到南昌后,省委主要领导告诉我,毛主席要到井冈山来,要我与刘俊秀代表省委、省政府前去迎接,并负责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毛主席1965年5月21日从长沙出发,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陪同,当天到达湖南茶陵住了一个晚上。5月22日中午时分,主席一行到达江西永新县。我们提前一天在永新县等候。第二天接到毛主席,在永新县委招待所吃的午饭。主席还接见了永新县委的同志,并和大家合影留念。午饭后,驱车经宁冈三湾、龙市、茅坪上山,走黄洋界,傍晚到达井冈山,下榻井冈山宾馆115房间。毛主席在井冈山一直住到5月29日上午9点多钟才离开。

  
记 者:毛主席在井冈山上有什么重要活动或重要讲话?

  王卓越: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当时没有对外公布,是秘密的。在山上没有举行什么会议,只有小范围座谈。主席坐车到茨坪中心地区看了看井冈山的建设。在井冈山的7天中,主席每天习惯散步,散步时曾讲过当年井冈山斗争的一些情况。记得张平化提前下山(因湖南省委开会)的那天(5月25日)下午,汪东兴通知我和刘俊秀到115房间,主席有一次比较长的谈话,主要是讲井冈山斗争,还有对当时“反修防修” 的一些看法。

  

  记 者:请您详细谈一下,好吗?

  王卓超:主席是一种漫谈的形式。关于井冈山斗争,主席谈到革命青年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作用,说牺牲了一大批青年人。他特别提到这么几个人,印象很深。第一个是卢德铭。原话记不准确,大意说: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同志牺牲了。他们是一批有信仰有抱负的年轻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是一个很好的同志,有智慧,能吃苦,在文家市决定进军路线的会上,就是他有力支持我退入萍乡向罗霄山脉转移的提议。他在芦溪一战牺牲了。

  三十一团党代表何挺颖,原是上海大学学生,北伐时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任团指导员。三湾改编任第一团三营党代表,很年轻(1905年生)。还有二十八团第一任团长王尔琢,是黄埔一期学生。红四军成立时,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1928年 7月打郴州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回到崇义。8月,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和党代表叛变,团长王尔琢前去追赶,士兵们一听团长喊话,跟着回来。袁崇全从躲着的寺庙出来,掏出手枪打死了王尔琢,带着几个人逃跑叛变了。当时二十八团第一营营长是林彪,第三营营长是萧劲。林彪比较会打仗,被提拔为团长。

  还有张子清同志,参加过北伐,是秋收起义三团第三营营长。三湾改编时,黄埔一期学生陈浩当团长。1927年12月,陈浩从茶陵率部队没有回井冈山,准备投降敌人,张子清和宛希先坚决反对。陈浩被逮捕后,张子清升任第一团团长。他很会打仗,立场坚定,1928年春下山接朱德的部队,在都县战斗中负了重伤。那时井冈山医疗条件差,有一点药,张子清都先让给战士用,战士们流着眼泪留给他,他坚决不肯。井冈山的官兵关系,比亲兄弟还要亲,还要真。人心都是肉长的。革命的理想使官兵上下一致,整个部队团结得像一个人。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下山,张子清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主动提出留在山上做辅助工作,调任红五军参谋长。1930年牺牲在永新。张子清是一个非常好的同志,牺牲时也只有28岁。

  主席那天很激动地说:“一回到井冈山,脑子里重现出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有牺牲精神的好同志。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几岁呀!井冈山斗争说到底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是一场枪杆子青年运动。井冈山斗争高举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进一步反剥削反压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四青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井冈山斗争是伟大的,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青年人是伟大的。”

  主席还说,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一般党员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权利,你提意见他们不听。官僚主义作风反了多次,还是存在,官僚主义思想也比较严重。打击迫害、假公济私、忽“左” 忽右、形“左”实右的事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们知道的比我多。报喜不报忧,也是官僚封建东西,做官的有特权、有政治需要、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这些很容易造成干部的腐化蜕化和变质。这一代不变,下一代、下几代会不会变?有变的社会基础嘛。苏联就是教训。我很担心高级干部中出现修正主义,中央出现修正主义怎么办?有没有制度管住他们?当然,像“二十三条”讲的,这里绝大多数干部包括党的高级干部还是个认识问题、教育提高的问题。怎样教育提高?现在高干子女特殊化成了“正常化”。这和我们井冈山时期提倡的东西不一样。条件好了,共产党掌权了,过去的优良作风还要不要继承?怎样继承?

  接下来,主席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是了解袁文才、王佐1930年被错杀后井冈山各方面的反应。主席那天讲的第三个问题,主要是发扬井冈山精神问题。

  

  记 者:到 1965年 5月,建国已经 16年了,毛主席认为要怎样才能发扬井冈山精神?

  王卓超:主席认为,要发扬井冈山精神,首先要分清路线问题。毛主席很强调路线,这点给我印象很深。主席结合当年井冈山的斗争,说了这样一些话。他说,路线对头,也会出现打败仗的时候,有时候是敌人太强大,有时候是我们的判断出现错误。不能简单地以一两次失败、挫折来判断路线问题。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就会变得比较聪明起来。当年在井冈山,开始不会打仗,后来是“十六字口诀” 越用越活。战争时期,检验路线正确不正确比较容易,王明说自己的路线正确,根据地是整片整片失去嘛!张国焘说自己路线正确,8万人过了两次草地,大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和平时期检验路线正确不正确就要难得多。这个胜仗和败仗,不光看有哪些成绩和错误,还要看举什么旗帜。看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记 者:毛主席讲这些话时,您当时能理解吗?

  王卓超:不理解。当时我们几个人都感到苏联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国家、离中国共产党很远。记得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主席说,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

  
记 者:毛主席提到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具体是指什么?

  王卓超:记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师考学生一样问我们井冈山精神是什么。我们回答说艰苦奋斗。他笑了,叫我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只是一点,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向想。汪东兴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主席将井冈山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说全国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我记得,当时刘俊秀请教主席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主席还说: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人的思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井冈山上的袁文才、王佐,就是被改造了过来,为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嘛。红军中的不少干部原来是旧军官,一个月拿不少大洋,后来不是心甘情愿和士兵一样嘛。关键还是要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官兵一致。一、四方面军会合时,一方面军有1万多人,四方面军有8万人,张国焘说他的人多,队伍要听他的。其实人多人少不是关键问题,要紧的是问题的本质,就是路线正确不正确。

  

  记 者:毛主席那天谈到党内外一些问题,落脚点仍然强调的是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对吗?

  王卓超:对。主席那天最后总结说,今天的井冈山比38年前是大不一样了。上山有汽车,有楼房,吃饭是四菜一汤,穿的是整齐干净的衣服,和过去是大不一样了。将来,井冈山和我们整个国家一样,前程是好的,光明的。现在日子好过了,井冈山艰苦奋斗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这个精神不简单地是几根灯芯。(1927年上山不久,毛泽东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各连及机关办公时,可以用三根灯芯,不办公时,连部只留一根灯芯,供带班、查哨用,大家都严格遵守。)

  主席继续说,我早就说过,绝不要实行对少数人的高薪制度。应该合理地逐步缩小而不应当扩大党、国家、企业、人民公社的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之间的个人收入的差距。防止一切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享受任何特权。苏联修正主义正是由于有了一个特权阶层,把列宁的党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党,国家也变了颜色。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要在怎样防止特权阶层方面有一整套好制度,要继承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士兵委员会和支部建在连上意义一样深远。它们都是井冈山革命精神。

  主席再次谈到干部特权和干部子女教育问题,说现在的干部特权对我们的孩子也有影响。他们比一般工农子弟条件优越,别人没有的东西,他们能有;别人不能去的地方,他们能去。他们可以看内部电影。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我们的干部子弟中,有些现象令人担心。井冈山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那天下午,毛主席情绪激动,又有几分忧郁。那是我一生亲聆毛主席讲话并相互交谈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约两个多小时。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第3期《党的文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