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赤脚医生、合作医疗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31周年

  赤脚医生啊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亿家。 出诊愿踏千层岭,采药愿找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 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
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人人夸。…… 每当听到这朴实无华、热情奔放、感人肺腑的旋律,就似乎又回到那青春焕发、热血沸腾、无私奉献的火红年代。
  《赤脚医生向阳花》是流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人民几乎人人会颂唱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它是电影故事片《春苗》里的插曲,传唱了一个震撼人心、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人民领袖解决全国五亿农民看病难——毛主席与赤脚医生、合作医疗的故事。“赤脚医生”这个词,1968年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随之流行,其本义是指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他们一面参加集体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鼎盛时期人数达数百万之多。
  1965年,毛主席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看后不禁雷霆大发,非常生气地说:“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时间不久,毛主席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认真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事宜。谈话中,毛主席忽然说,乡村“神医有三个好处:神药它保险,不会害人,没有毒;第二个好处是省钱,几个铜板就可以了;第三是给病人精神安慰,病也就好了。”毛主席的谈话表达了中医、中药的好处,毒负作用小,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治标更治本疗效明显,再加上精神安慰,容易治好病。这个时候毛主席考虑最多的是中医问题,他心里很清楚,中国乡村医疗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绝大多数民众长期认可的医疗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农民最相信的中医。毛主席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把发扬中医精髓和救死扶伤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医的理论简明、深奥,要想学懂、精通,主要靠临床实践。因此毛主席说:“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 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下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养得起”是事关农村卫生保健制度的成本问题。毛主席之所以对当时的医疗制度不满意,其实是就是对医疗分配的不满,国家医疗资源严重倾斜在城市中,又倾斜向高收入人群;也是对西医排斥中医的不满。
  根据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不脱产的卫生员制度正式迅速进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脱产、以学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卫生员也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从此就诞生了。他们分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农村,遍及于平原、山区,覆盖了各个角落,真正成为农民的“神医”。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一根银针治百病,采药愿找万丈崖,出诊踏遍千层岭,一颗红心暖亿家…… 这就是赤脚医生的真实写照。赤脚医生大多数是本地的农民,他们就居住在乡村里,还要参加农业集体劳动,不脱产挣工分,这大大加强了农民对他们的认同;另一方面,将价格低廉的的中医纳入治疗,降低了医疗成本,有利于在经济条件还比较差的广大农村全面铺开。医生是立足乡村、土生土长、不拿工资的“赤脚医生”;医药是漫山遍野的只需要付出劳动和汗水就可以就地取材的中草药;检查设备就是中医的最大特点——随身携带的望、问、闻、切;医疗器械就是长短不齐的根根银针、大小不等的个个火罐和手脚并用的推、拿、按、摩及气功等。这在当时中国经济尚不富裕的情况下,解决五亿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英明创举。心中时刻装者人民,念念不忘农民的平民领袖毛主席,并没有满足现状,又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农村合作医疗”。在广大的农村,每一家庭根据人口的多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只需加纳很少的钱,就保证了全家人都能看得起病,住得起医院。从此农民有病,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社,大病不出县,彻底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大问题。“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唱出了广大农民对毛主席、共产党的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唱出了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真实的无产阶级感情。
  近半工人世纪过去了,《赤脚医生向阳花》的旋律一直在广大农民的耳际回响,一直在广大农民的心中传唱,并由原来的五亿农民扩展为13亿国人,声声不息、经久不衰。尤其是在全国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已经成为一座大山,阻挡在人们生存道路上的时候,人们再唱响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是对甜蜜往事的回忆,还是对现实医疗制度的鞭打;是今昔对比的无奈,还是对未来期望的呼唤,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味道。
  不管今人如何评价历史和人物,通过挖掘中医资源,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创立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毛主席、共产党为中国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这是一个连外国人都公认的铁板顶钉的事实。40余年后,在评价中国医疗体制变革的历史时,赤脚医生更是常常被提起。有人叹息这一公平制度后来消亡是一种不幸。“文革”结束之后,赤脚医生的专业能力受到了怀疑,政治地位也急剧下降,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他们也象“食尽的鸟各投林”,即使现在仍然坚守在医疗岗位上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难免一切向钱看、追逐个人最高利益,为新三座大山的树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失去了集体经济的生存土壤,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顷刻间土崩瓦解、分崩离析。具有5000年文明史、推动了人口世界第一、赢得全世界公认的中医,也遭到一些来路不明人的诽谤、诋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卫生部门推行医疗市场化、产业化,使基层医院颓势、倒闭,以药养医盛行,中、西医药价飞涨,吃回扣、收红包的歪风又污染了“白衣天使”的心灵,导致1965年以前的农村、农民的医疗状况,又重泛神州大地,并普及到包括城市人口在内的全国13亿人口,直至近期。今昔对比,这时人们不仅要问:我们的医疗改革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们的社会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
  赤脚医生啊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亿家。 出诊愿踏千层岭,采药愿找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 赤脚医生向阳花,广阔天地把根扎。
千朵万朵红似火,贫下中农人人夸。…… 电影《春苗》的插曲,又一次在我的耳边响起,它似乎是在诉说历史与昔日的往事;乎是对毛主席、共产党那段历史的歌颂与怀念;又似似乎是对未来的呼唤和期盼;更似乎是对当前进行的新合作医疗的首肯和颂扬……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