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农民运动

  对农民,毛泽东自然是熟悉的。他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在农村长大。然而,对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所处的地位,他的认识仍然经历了一个过程。

  建党初期,他首先关注的是工人运动。那时,陶行知等正在提倡乡村教育。恽代英一九二三年曾写信给毛泽东说,我们也可以学习陶行知到乡村里去搞一搞。毛泽东认为,现在城市工作还忙不过来,怎么顾得上农村呢?

  陶行知当时所提倡的乡村教育,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运动。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在实践上致力于农民运动的,是彭湃。一九二二年他开始在广东海丰老家活动。一九二三年一月领导成立了海丰县总农会,使这里成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得最好的地区。

  中国早期的工人,大多来自农村,同农民有着血肉联系。正全力从事工人运动的毛泽东,没有完全忽视农民问题。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水口山矿区工人罢工胜利后,毛泽东派工会领导成员,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回到他们的家乡衡山县岳北白果乡开辟农运工作。白果乡的农民在水口山做工的很多,那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动,在九月中旬成立了湖南第一个农会--岳北农工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农工会搞了一些平粜阻禁的斗争。白果乡正好是湖南省长赵恒惕的家乡,他自然不能容许,在十一月派兵镇压了那里的农民运动。

  刘东轩、谢怀德回白果开辟农运时,毛泽东已到广东出席中共三大。

  参加这次大会的张国焘回忆说,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一个新问题--农民运动,是"这个农家子弟对于中共极大的贡献"。张说:毛泽东向大会指出,"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更少,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他得出结论: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的。他还证以中国历代的造反和革命,每次都是以农民暴动为主力。中国国民党在广东有基础,无非是有些农民组成的军队,如果中共也注重农民运动,把农民发动起来,也不难形成像广东这类的局面"。

  时机似乎已逐渐走向成熟,关键是要有得力的人到实践中去艰苦地摸索。一九二四年十二月,毛泽东离开上海回湖南养病,正巧有了这样一次机会。

  他先在长沙板仓岳母亲家过完春节,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和杨开慧带着岸英、岸青回到韶山冲。

  农村过年,拖的时间长,又是农闲时节,毛泽东一回来,看望他的乡亲不少。他和杨开慧也四处串门。他接触最多的,是早年由他带到长沙的学校里当校役、这时刚从安源矿上回来的共产党员毛福轩,还有钟志申、李耿候、庞叔侃、毛新枚等。他通过各种渠道做了不少社会调查。

  钟志申是毛泽东的小学同学。当听说他一九一八年曾发动过抗缴"烟灶捐"的斗争、赶走了当地恶霸成胥生的团丁时,毛泽东很是兴奋。他后来回忆:"以前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中间的阶级斗争的程度",这次回韶山后,才体会到"湖南农民变得非常富有战斗性",于是,我"发动了一个把农村组织起来的运动"。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对农民进行思想启蒙教育。在长沙,他有过办工厂夜校的经验。这时,他通过杨开慧、李耿侯等,发动进步教师,利用原来的祠堂、族校,在韶山、银田寺一带创办夜校。除教识字、教珠算外,还讲三民主义,讲国内外大事。毛泽东常去夜校查看,提出夜校讲课一定要通俗易懂,使农民容易接受,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这样农民一听就懂。根据他的要求,夜校还借识字向农民灌输一些浅显的道理。如讲"手"、"脚"两个字时,就说:人人都有手脚,可是农民的手脚一年到头不停地劳动,却缺衣少吃;地主有手不劳动,有脚还坐轿子,却吃大鱼大肉,穿绫罗绸缎。他们用这些事实来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到七月间,夜校发展到二十多所。

  从三月起,毛泽东以毛福轩等为骨干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会员。夜校的赏大多成了农协骨干,夜校场所一般也是秘密农协的会址。不久,这种秘密农协发展到二十多个。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亲自发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六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他在自家阁楼上主持了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枚等的入党仪式,成立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福轩任支部书记。

  这是毛泽东在农村中创建的第一个党的基层组织。

  当时,湖南仍处于军阀赵恒惕统治下,国民党基层组织同共产党、农协一样,都民秘密的。这些组织的公开活动,大多利用"雪耻会"的名义进行。贺尔康七月五日日记说到的"反帝国主义问题",就是指毛泽东召集国民党区党部会议,商量在各乡雪耻会的基础上组织湘潭西二区上七都雪耻会的问题,毛泽东还在七月十日召开的成立大会上发表了演讲。

  七月间,韶山大旱,田地龟裂,又正是青黄不接、粮食奇缺的时节。地主却乘机囤积居奇,高抬谷价。毛泽东便集中共党支部和农协骨干开会,决定发动农民迫使地主开仓平粜。他派人同当地土豪、团防局长成胥生交涉。成胥生不仅拒绝,还把谷子运往湘潭等地牟取暴利。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毛福轩等率领数百名农民带着锄头、箩筐等,连夜奔赴银田寺阻止谷米起运。成胥生见农民人多势众,被迫开仓平粜,其他地主也就不再敢闭粜。这是韶山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平粜阻禁"斗争。

  毛泽东在韶山从事农民运动的时间虽不长,却很有章法,在偏僻的山村搞起了各种组织。农民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当时颇具影响。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湘潭县农会在《湘潭县农民运动报告》中介绍说:"湘潭农运,为湖南全省之中心。其地域为全省之要塞,故其发展亦在各县之先。""湘潭西二区银田寺、韶山一带,农民感觉所受压迫日重。于去年二月间起而组织。到十月间,所成立之乡协,达十余处,人数达千余,从此即开始作经济政治斗争,如阻禁谷米出境,维持民食,增加雇主工资,减轻租额,地方行政人员民选。这种种运动,时常与地主土豪发生冲突。"

  毛泽东的活动,自然引起土豪劣绅的忌恨。成胥生密报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八月二十八日,赵恒惕电令湘潭县团防局急速逮捕毛泽东。县议员、开明绅士郭麓宾在县长办公室到这这封密电,写了一封信交人赶快送到韶山。据毛泽民的夫人王淑兰回忆:"那天下午,泽东同志在谭家冲开会,……送来信后,家里就派人去谭家冲喊了他。他接到信,又用开水泡点饭吃,轿子是我给他请的。泽东同志先给他们讲好,抬的谁?抬的郎中。送轿子的人,只一天一夜就回来了。团防局隔了几天才来捉泽东同志,因泽东同志没在家,只开了些钱就了事。"

  这时,毛泽东已到了长沙,就在赵恒惕的眼皮下举行秘密会议,向中共湘区委报告韶山农民运动的情况他还到湘江边上,橘子洲头,回想当年风华正茂的师范生生活,写下有名的《沁园春·长沙》。

  这时的毛泽东,风华依然,但已非只是"书生意气"了。

  九月到广州后,他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时,对个人经历作了这样的概括:"教过一年书,做过两年工人运动,半年农民运动,一年国民党的组织工作。"在"学业"一栏里写道:"研究社会科学,现在注重研究中国农民问题。"时间是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这时,他正在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中分析了"半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所谓"半无产阶级",主要是指农民。毛泽东那时把他们划分为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还有"小资产阶级"中的自耕农和"农业无产阶级"即雇农。一九二六年一月一日,他又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机关刊物《中国农民》上写了一篇《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对于革命的态度》。在韶山从事农民运动的实践,无疑为他的这些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时,中共中央虽然也成立了农民部,但工作主要是在国民党的旗帜下进行的。在一九二六年一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上,毛泽东受主席团指定,参加修改《农民运动决议案》。《决议案》指出:"中国之国民革命,质言之即为农民革命。为要巩固国民革命之基础,亦唯有首在解放农民。"从此,毛泽东对国民革命和农民问题的认识,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国民党二大后,毛泽东参加了新成立的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三月十九日,他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农讲所创办于一九二四年七月,目的是"养成农民运动人材,使之担负各处地方实际的农民运动工作"。此前已有五届毕业生,共四百五十四人。最初的主办人是彭湃。毛泽东接办第六届,地址在广州附近的番禺学宫。经过筹备,这届讲习所于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五日正式开课,收有来自二十个省区的三百二十七名学生。同一天,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上提出《整理党务案》。毛泽东被迫辞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后,便全力投入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

  这届农讲所共开设二十五门课程,内容都是围绕中国革命的基本知识,其中关于农民运动的课程占八门,教员多是有实际经验的农民运动领导者,如彭湃、阮啸仙等。毛泽东亲自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其中"中国农民问题"是所有课程中授课时间最多的,共二十三个课时。

  毛泽东从六月初开始讲这门课。从保存下来的学员课堂笔记里反映出,毛泽东严肃地回顾并总结了历史经验,指出以往革命党人都没有注意研究农民问题辛亥革命、五卅运动之所以失败就由于没有得到三万万二千万农民的拥护。他从人口、生产、革命力量、战争关系、革命目的五个方面系统地阐明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指出:"国民革命的目标,是要解决工农商学兵的各阶级问题;设不能解决农民问题则各阶级问题也无由解决。""可以说中国国民革命是农民革命","故土地问题为本党中心问题"。

  只有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深受压迫的农民群众,只有把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放在革命的中心问题的地位上,才有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经过长期的探索,终于自学地认清这个关键性问题,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到这方面工作中,再也没有改变。这就为他以后能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胜利之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当然,对如何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如何取得革命的胜利,他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

  在农民运动蓬勃高涨的事实面前,认为农民革命是国民革命成败的关键这种看法,逐渐为国民革命队伍中不少人所承认。这时,毛泽东最富特色的贡献是:从分析农村、农民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来说明农民革命的重要性,从分析农民中各阶层的经济、政治地位来说明农民革命的动力和目标。这就比较具体地说明了中国革命同盟军这个问题大大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毛泽东并不是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人,但他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浓度已走在前列。《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发表后,很快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在九月二十一日出版的《农民运动》第八期全方转载。在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还要求中央宣传部的羊牧之根据毛泽东的见解充实宣传内容。

  这时,毛泽东无疑已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农民运动权威。

  毛泽东主持中央农委工作后,立刻把自己的重点从对中国农民问题的研究,进入到对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农民运动作出通盘的部署。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目前农运计划》,并于十一月十五日得到中央局批准。这个《计划》提出,农民运动要首先在那些具有有利条件而又在国民革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大力开展起来。"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因为这四省是北伐战争准备首先推进的地区,发展这里的农民革命,从根本上瓦解军阀统治的基础这是毛泽东历来的主张。"次则陕西、四川、广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七省亦应以相当的力量去做。"这个以重点带动全局的设想,使全党的农运工作有了一条具体的行动路线。《计划》还要求"各地农运须切实与国民党左派合作",决定"在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初,毛泽东从南昌到武汉。在汉口设立中央农委办事处,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筹商农讲所事情。十二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毛泽东以中央农委书记身份在汉口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

  这次会议错误地根据陈独秀的政治报告作出决议案说:当前"各种危险倾向中最要的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右倾倘继续发展下去而距离日远,会至破裂联合战线,而危及整个的国民革命运动。"根据这个分析,会议规定当时党的主要策略是: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反对"耕地农有",以换取蒋介石由右向左;同时扶持汪精卫取得国民党中央、国民政府和民众运动的领导地位,用以制约蒋介石的军事势力。事实上,蒋介石的军事势力和他的日益向右并不是这种策略所能限制得了的。推行的实际结果,只是单方面地限制工农运动的发展,牺牲工农群众的利益。在会上,陈独秀还说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幼稚"、"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等。

  会上不少人不同意陈独秀的意见。广东区委的负责人重申依靠工农群众反对蒋介石的主张。中共中央委员、湖南区委书记李维汉提出,根据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趋势,应当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毛泽东赞同湖南区委的主张,但陈独秀和鲍罗廷不造成马上解决土地问题,认为条件不成熟。"毛泽东讲了他不同意陈独秀的看法,但讨论没有展开下去。毛泽东还在会上提醒中央注意:"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但这些重要提示都没有引起中共中央的注意。会议最终还是接受了陈独秀的意见。

  以十二月会议为标志,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政策的怀疑越来越深了。陈独秀本来是他非常敬重的人物,如今,在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农民运动等重大问题上,他们的分歧越来越大。毛泽东已开始敏感地注意到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土地和武装。当然他这时的考虑并不成熟,对陈独秀的观点一时也拿不出充足的理由去反对。几个月后他曾解释说:我后来的观点是"农民指挥着我成立的。我素以为领袖同志的意见是对的,所以结果我未十分坚持婚的意见。我的意见因他们说是不通,于是也就没有成立。"

  接着,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份下乡考察农民运动。行前,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派省党部监察委员戴述人陪同,将巡视重要意义六项"通告各县党部,要求协助作好考察工作"。

  从一九二七年一月四日开始,毛泽东在戴述人等陪同下,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农村革命的沸腾生活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他。在考察中,他亲眼看到许多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事。

  二月五日,他回到长沙后,立刻向中共湖南区委作了几次报告,纠正他们在农运工作中的错误。中共湖南区委一九二七年二月写给中央的《湘区一月份农民运动报告》中说:"在此社会群向农运进攻之包围中,我们亦自认现在农运有确是太左稚,于是通告禁止农协罚款、捕人等事,……几乎不自觉的站到富农、地主方面而限制贫农。自润之同志自乡间视察归来,我们才感贫农猛烈之打击土豪劣绅实有必要。非如此不足以推翻现在乡村之封建政治。"紧接着,中共湖南区委和省农协,在实践中纠正了右倾偏向,从而为几个月后大规模的秋收起义和湘南暴动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月十二日,毛泽东由长沙回到武汉,住进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十六日,致信中共中央,在简要报告考察行程后指出:"在各县乡下所见所闻与在汉口在长沙所见所闻几乎全不同,始发见我们从前对农运政策上处置上几个颇大的错误点。"他报告了自己在考察过程中纠正了几个主要错误:"(一)以'农运好得很'的事实,纠正政府国民党社会各界一致'农运糟得很'的议论。(二)以'贫农乃革命先锋'的事实,纠正各界一致的'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的议论。(三)以从来并没有什么联合战线存在的事实,纠正农协破坏了联合战线的议论。"

  对今后农运的方针政策,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十点意见。他认为,在农村尚未建立联合战线之前的革命暴动时期,农民一切向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都是对的,过分一点也是对的,不过正不能矫枉。毛泽东的这种说法今天看来未必周全,但他当时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所谓"过分"的事情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逼出来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推翻在农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不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是难以办到的,这些也是当时湖南农村中的事实。毛泽东还鲜明地提出:"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而贫农的问题有二个,即资本问题与土地问题。这两个都已经不是宣传的问题而是要立即实行的问题了。"

  这最后一句话,是针对陈独秀说的。陈在"十二月会议"上讲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目前还只能是宣传,不能实行。

  一回到武汉就赶写出这封信,可见他心情之急迫。他是多么希望中共中央能接受这些来自革命实践的呼声啊!然而,这封信对中央并没有发生作用。在信的末尾,他说考察的"详细情况从明日起三四日内写出一个情况送兄(指中共中央--引注)处察核,并登导报(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刊--引注)"。

  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很快写成了,有两万多字。"报告"叙述了湖南农民所做的十四件大事,认为都是革命的行动和志愿书主革命的措施。说农民革命"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顺之者存,违之者灭。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这是好得很。"报告还提出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

  三月五日,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周刊首次刊登了该文的部分章节。十二日,《向导》周刊发表了部分章节。随后许多报刊相继转载。四月,以《湖南农民革命(一)为书名,出版了全文的单行本,由长江书店印发。中共中央、中央局委员瞿秋白为这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他说:"中国农民要的是政权和土地。……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前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该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和读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一样。"

  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还给了毛泽东和彭湃一个称号:"农民运动的王!"

  农民问题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毛泽东的这篇报告,引起了共产国际的注意。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和六月十二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译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毛泽东第一篇被介绍到国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编者按说:"在迄今为止的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版刊物中,这篇报道最为清晰。"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的布哈林在执委会第八次扩大会全会上也说:"我想有些同志大概已经读过我们的一位鼓动员记述在湖南省内旅行的报告了",这篇《报告》"文字精练,耐人寻味"。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诞生后不久,毛泽东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也于四月四日在武昌呱呱坠地了。近在咫尺,可是父亲到第四天才见到自己的新生儿。这段时间,毛泽东太忙了。几天之内,毛泽东又新添了三个职务,都是关于农民运动的:三月三十日,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正式组成,毛泽东担任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四月二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决定,由邓演达、徐谦、顾孟余、谭平山、毛泽东五人组成土地委员会,"由此会确定一个实行分给土地与农民的步骤","做成乡间普遍的革命现象"。四月四日,先期已开课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补行正式的开学典礼。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为农讲所常务委员,毛泽东负实际主持之责。

  在主办广东第六届农讲所时,毛泽东就注意到学员的军事训练,在武昌中央农讲所的《规约》中,更赫然写明:"为将来发展农民武装起见,所以要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不接受这种严格的军事训练,便是对革命没有诚意"。每个学员还发了一支汉阳造七九式步枪,规定每天训练两小时,每周野外军事演习一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军事训练每天增至四个小时。这期有许多学员在半年后成为各地农民武装起义的骨干。其中有一个陈慕平回乡后在井冈山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里做事,对毛泽东与袁文才的会面起了作用。

  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逮捕和屠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十八日,他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宣布三月从广州迁至武汉的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的一切决议为非法。陈独秀、谭平山、林伯渠、徐谦、吴玉章、恽代英、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百九十三人的名字,被列在"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号通缉令上。四月十九日,武汉国民政府誓师继续第二期北伐,向河南的奉系军队进攻。四月二十二日,武汉方面中央委员联名发表讨蒋声明,号召人们"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五大在四月二十七日开幕。会议接受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通过《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等项决议。这些决议强调要争取领导权,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会议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已经叛变,中国革命到了"工农小资产阶级之民主独裁制的阶段"。这只是在突变的形势面前的脱离实际的空谈。一回到现实,仍然把希望寄托在汪精卫、谭延恺、唐生智控制的武汉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军队身上,认为这就是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对汪精卫等采取一味迁就的政策。会议期间,汪精卫还到会讲了话。大会选出三十一名中央执行委员和十四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仍当选总书记。

  毛泽东参加了大会,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上,他是个候补代表,只有发言权,没有选举权。一如既往,他当时最关注的是农民问题。

  五月十七日,驻宜昌的夏斗寅率所部独立十四师进攻武汉,发表反共通电。毛泽东组织中央农讲所的四百余人枪编入叶挺部队,配合讨伐叛乱。

  五月二十一日,驻长沙的许克祥率所部第三十五军独立三十三团发动叛乱,湖南的工农运动倾刻间浸入血泊之中,史称"马日事变"。六月三日,毛泽东任常委的全国农协发出声讨通电,要求国民政府对许克祥"立予免职查办"。他还和蔡和森在武汉租界的一家旅行社里接待逃亡出来的湖南工农干部,详细了解情况。并要大家"回到原来的岗位,恢复工作,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六月十三日,毛泽东在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时,又以大量事实说明马日事变的真相是许克祥部队向湖南省农协进攻。

  国共两党的全面破裂,已如箭在弦上,到了很快就要摊牌的最后时刻。越来越多的共产党人意识到这一点,努力寻找出路。六月十七日,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根据湖南情况,在中央常委会上提出湖南暴动计划,但被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拒绝了,不轻易发火的周恩来气得和他大闹一场。

  在这次会上,中共中央常委蔡和森提议改组湖南省委,由毛泽东担任书记。这个意见在会上没有讨论,还引来一些非议。因为马日事变后,毛泽东、蔡和森都先后要求回湖南工作,有人便说他们要在党内组织"左派"。三个月后,蔡和森解释说:"和森与毛泽东同志之关系,绝对不是什么企图组织左派,只因泽东一向反对中央农民政策。一九二六年冬季以来,完全代表湖南土地革命的倾向,为一切敌人之所痛恨,而为一切农民之所欢迎,所以,马日事变后,和森主张他回湘工作。"

  这时的湖南省委,由于遭受马日事变的严重打击,已接近瘫痪。从眼前的紧迫形势来看,湖南的位置十分重要,必须尽快恢复强有力的党的工作。这样,到六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政府局党委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湖南省委。

  毛泽东立刻赶赴长沙开展工作,决定打通长沙附近各县及衡阳、常德等地同省委的联系。随后又到衡阳召集会议,再三强调:马日事变是上海事件的继续,随着而来的将有无数个马日事变在全国发生。因此,各县工农武装一律迅速集中,不要分散,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

  这时,唐生智也回到长沙,明令取消工农团体,公开打出反对共产党的旗帜。

  毛泽东针锋相对,主持制定《中共湖南省委目前的工作计划》,明确提出"一切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一切口号的鼓动,都以推翻唐生智的统治为目的"。"推翻唐生智的统治"最终靠什么呢?这个计划把"武装问题"突出地提了出来,认为保存工作农武装有三种办法:"编成合法的挨户团,次之则上山,再次之则将枪支分散埋入土中。"

  毛泽东到湖南刚十天就被召回武汉。七月四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湖南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武装应当如何对付敌人的搜捕和屠杀。

  毛泽东在发言中分析了保存农民武装的两种策略:"1.改成安抚军合法保存,此条实难办到。2.此外尚有两路线:a.上山;b.投入军队中去。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

  "上山",作为一条出路,被毛泽东突出地提了出来。(钟宣)

转自《解放军报》网络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