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思想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毛泽东从制止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出发,把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国际政治斗争中,提出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国际反帝统一战线理论。

   建国初期,我们的国际反帝统一战线的主要特征是和平外交统一战线,主要斗争对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基本内容是团结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反对一切侵略扩张政策,并准备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

   毛泽东提出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来制止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最基本的理论支点有两个。其一,喜欢搞侵略扩张的只是少数国家的统治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热爱和平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制止侵略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1960年5月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士的几次谈话中指出,人民是决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必能战胜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其二,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各国人民共同反对侵略势力,是争取世界和平的中心环节。"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

   根据这些认识,毛泽东为我们党和我国政府制定了以和平外交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统一战线理论。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只要是反对侵略战争,积极推进和平的,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朋友。对于是否可以成为我国人民的朋友,是否是我们团结的对象。周恩来为此指出,"区别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尽管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政治环境,我们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做法,但这并未影响我们自觉地打破相互对立的两大阵营的界限,积极运用灵活的策略,努力团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人民,共同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斗争。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在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说得明白:"我们对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是'一边倒'的,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也要团结争取,以巩固和发展国际的和平力量,扩大新中国的影响。""我们要依靠进步,争取中间,分化顽固。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外交工作更灵活一些,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产,没有什么工作可做。我们要这样来打开我们外交工作的局面。"

   五十年代中期,随着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毛泽东看到了亚非拉新兴国家在保卫世界和平中的巨大作用,与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各国团结的同时,又提出要发展同亚非拉各国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以制止战争,保卫和平。这一思想发展到六十年代,比较完整地形成了我党的国际统一战线理论。1960年5月,毛泽东在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士的几次谈话中指出,"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团结不包括敌人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继续进行艰巨的斗争。"

   团结和争取一切和平力量,孤立和打击侵略扩张势力,是毛泽东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思想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50年代毛泽东强调了四点:第一,要密切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同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团结。"第二,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我们不赞成战争。但是,对被压迫人民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我们是支持的。"第三,要发展同一切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关系。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王国都可以和平共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双方愿意。"因为我们认为,不同的制度是可以和平共处的。""我国要和平。凡是讲和平的,我们就赞成。"第四,努力分化、瓦解敌对势力,争取一切反对战争的力量站到我们一边。"我们要跟一切愿意和平的人合作,来孤立那些好战分子,就是孤立美国当局,主要还是那里头急于要打仗的那一派。""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敌人缩小到最少,只剩下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少数亲帝国主义分子,即同帝国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大资本家和大地主。对我们来说,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为了最大限度地分化、孤立敌人,毛泽东还强调:"不管它多反动,只要愿意同我们做生意的,愿意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的,我们都争取,不论是小的还是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的年代,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三世界的崛起和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毛泽东紧紧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于7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把以往形成的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关于三个世界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出现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50年代,有人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两个阵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为第三世界。

   同以前其他人有关三个世界的提法相比,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具体内容上,现主要的是表现在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方法上。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完全打破了两大阵营的思想观念,着眼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各自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所奉行的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根据这种综合考察的结果来描绘世界格局的基本景象。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符合战后至八十年代国际社会现象,是对这一时期特别是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形势发展演变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揭示。六十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解体,逐步形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相争夺世界霸权的新局面。美苏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与不安,对其他各国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是国际社会维护和平,争取发展的主要障碍。其次,洞察力和深刻理解力,展示了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所具有的雄才大略。

   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一,它科学揭示了当时世界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为国际社会共同开展维护和平的斗争指明了方向。由超级大国组成的第一世界,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到处搞侵略扩张,是造成国际社会动乱与不安的主要根源。维护世界和平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第二世界各国希望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干涉和欺负,有明显的反霸倾向,是国际反霸斗争争取的对象。广大第三世界是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他们强烈要求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反霸斗争的主力军。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强调要依靠第三世界,联合第二世界,组成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这对正确开展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它准确指出了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位置,为我国政府正确作出重大外交决策提供了指南。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属于第三个世界。它一准确定位,几十年来一直是我们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它不仅保证了我国政府所作出的一系列外交决策及在对外交往中所采取的立场的正确,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地位和号召力。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评价的:"现在可以看得更清楚,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为我们制定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是多么英明,多么富有远见。这一国际战略原则,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不仅是对列宁关于现代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正确运用,而且是对这些原理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了新的发展,不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转自《解放军报》网络版

返回目录